中国制造业机器人应用困境剖析

   2025-02-06 工业品商城77
核心提示:工业 4.0 兴起后,智能制造概念进入中国,借助 “中国制造 2025” 计划,众多机器人企业涌现,虽有不少精美的 PPT 报告与少量实用型机器人,但机器人尚未真正融入中国制造实际生产。2017 年 3 月,全国工业机器人产量达 10163 套,同比增长 78.3%,可这一增长在庞大的中国制造体量下,犹如杯水车薪,未能对实际生产产生显著

     工业 4.0 兴起后,智能制造概念进入中国,借助 “中国制造 2025” 计划,众多机器人企业涌现,虽有不少精美的 PPT 报告与少量实用型机器人,但机器人尚未真正融入中国制造实际生产。2017 年 3 月,全国工业机器人产量达 10163 套,同比增长 78.3%,可这一增长在庞大的中国制造体量下,犹如杯水车薪,未能对实际生产产生显著影响。

     机器人未能有效渗透中国制造,原因多方面。其一,中国机器人密度低,每 10000 名工人使用机器人数量仅 49 台,与韩国的 235 台相比差距巨大。其二,中国制造用工成本持续攀升,十年间工人年终收入大幅增长,民营企业家负担加重,且年轻人对工人岗位兴趣缺缺,导致 “儿子当老板,父亲做工人” 的现象在中小型制造业屡见不鲜。

    民营企业家虽深知机器人是中国制造发展的必经之路,却面临现实困境,陷入 “不换机器人迟早倒闭,换机器人现在就倒闭” 的两难。市面上部分展示的机器人如同装点门面的花瓶,难以真正投入生产。一个合格用于生产的机器人,不仅要有本体,还需配备合适的躯干、手指、大脑软件等,且要契合产品制程定制,科技含量高、价格昂贵。此外,产品更新换代时,除躯干外的配套设施往往需全部更换,机器人公司常以免费赠送躯干吸引企业,却通过后期服务消耗企业利润,让企业望而却步。

    要解决这些矛盾,仅靠政策支持不够,还需深入理解中国社会本质,以渐进方式推动机器人在中国制造中的应用,提升机器人技术水平,降低成本,完善服务模式,让机器人真正成为推动中国制造升级的有力工具。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