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信部于 2016 年 10 月印发《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指南》,从 11 个方面对安全防护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尤其强调对重要工业数据在静态存储和动态传输中的保护,以及关键业务数据的定期备份与分级分类管理。目前已开展宣贯培训,并将通过检查、防护能力评估等方式,指导企业同步规划、建设工业信息安全防护体系,提升产业链安全防护水平。
在智能制造领域,2015 - 2016 年,工信部遴选 109 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覆盖 27 个省(市、区)、63 个行业。这些项目成效显著:一是实现 “两提升三降低”,智能化改造后,生产效率平均提高 30% 以上,运营成本平均降低 20% 以上,产品研制周期平均缩短 30% 以上,产品不良品率平均降低 26% 以上,能源利用率平均提高 11% 以上;二是探索出可复制的经验模式,如服装、家具领域的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发电设备、工程机械领域的远程运维服务,航空、汽车领域的网络协同制造等模式;三是形成多方协同发展环境,国家部委与地方联动,系统集成商、装备制造企业、用户联合推进。
工信部在推进智能制造时,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将企业先行先试、成长性显著的项目作为遴选重要条件。通过发挥地方、行业协会、企业的作用,加大宣传推广,培育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利用专项建设基金、技术改造等手段支持企业智能化发展。
针对制造业不同领域,工信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 - 2020 年)》,分类分层、分行业分步骤推进。一方面,在试点示范专项行动中扩大行业和区域覆盖面,树立示范标杆;另一方面,针对《中国制造 2025》十大重点领域,兼顾其他领域转型升级需求,支持开展智能制造标准试验验证和新模式应用,研究基础共性、关键技术、行业应用基础性标准,待经验模式成熟后全面推广。工信部正通过一系列举措,为工业信息安全和智能制造发展筑牢根基,推动制造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