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作为连接城市与地区的纽带,对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贯穿历史与当下。在中国地图上,高速、国道、铁路、航空线密集交错之处,往往崛起重要的节点城市,交通地位与城市综合实力紧密相连。像石家庄,这个 “火车拉来的城市”,百年前只是几百人的小村庄,因铁路的贯通,迅速发展为北方重要枢纽城市。
如今,科技与工程建设能力的飞跃,让交通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愈发突出,甚至成为城市发展的第一牵引力。在资金、智力、土地等条件相近的情况下,中国三大城市群的对比便可见一斑。随着人们对交通优化的需求不断攀升,智慧交通的市场前景极为广阔。据 GrandViewResearch 2016 年的数据统计,到 2020 年,智慧交通的市场规模将达 386.8 亿美元。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汽车数量的爆炸式增长,使城市拥堵问题日益严峻,交通事故频发,噪声污染与空气污染加剧,城市承载能力和社会运行效率面临巨大挑战。在此背景下,构建智能交通体系成为各地的迫切需求。智能交通设备借助信息技术,将人、车、路有机融合,能够提升既有交通基础设施的运行效率,增强城市承载能力。特别是在国家新型城镇战略的大背景下,智能交通行业的个股迎来战略发展机遇期,相关上市公司有望从中受益。
目前,政府层面的监管要求是推动我国智能交通发展的主要动力。电子眼、集成交通指挥平台系统等随处可见,近年来政府投资智能交通的步伐加快,年均增速超 20%。这主要源于三个方面:一是政府对智能交通的重视;二是城市道路拥堵问题愈发严重,如北京被戏称为 “首堵”;三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智能交通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城市拥堵。
从行业规模来看,我国智能交通行业规模尚不足 400 亿,而美国已达 1118 亿美元,日本虽面积与人口远少于我国,市场份额也达到 377 亿美元,是我国的 6 倍。在发展特征上,我国智能交通以硬件投入为主,占比超 80%,而欧美发达国家主要集中于软件与服务。不过,我国智能交通行业正朝着纵深方向发展,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已开始布局车路协作系统和出行服务。中金公司认为,2015 年是智能交通行业从量变到质变转换的关键时间点,“十二五” 末期,市场规模有望突破 1000 亿。未来,中国智能交通行业有望在不断探索与发展中,实现质的飞跃,为城市发展与社会生活带来更多便利与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