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崛起之势与未来走向

   2025-02-10 工业品商城30
核心提示:在全球科技竞争的赛道上,中国人工智能正以迅猛之势崛起,不仅在技术层面紧追国际先进水平,在应用与产业发展方面也展现出巨大潜力。一、技术实力显著提升根据 2016 年《乌镇指数: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报告》,在全球人工智能专利数量上,中国以 15745 个位列第二,仅次于美国的 26891 个,与日本一同占据总体专利的 73.85% 。

     在全球科技竞争的赛道上,中国人工智能正以迅猛之势崛起,不仅在技术层面紧追国际先进水平,在应用与产业发展方面也展现出巨大潜力。

一、技术实力显著提升

    根据 2016 年《乌镇指数: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报告》,在全球人工智能专利数量上,中国以 15745 个位列第二,仅次于美国的 26891 个,与日本一同占据总体专利的 73.85% 。在今年美国人工智能协会 (AAAI) 大会投稿中,中国投稿数量占比 31%,与美国的 30% 旗鼓相当,且众多中国互联网企业的人工智能团队成果显著。百度、腾讯、华为等公司凭借大量搜索数据和产品线,走在自然语言处理、图像和语音识别等技术前沿,相关智能技术也不断融入新产品,如自动化私人助理、自动驾驶汽车等。

     中国人工智能技术的爆发并非偶然。一方面,经过 30 多年的工业发展,我国产业层级逐步高级化,从要素投入型转向创新驱动型发展模式,主导产业发生变化,为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提供了产业基础。另一方面,信息技术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产业边界消融,创造了新的需求市场与供给。无论是装备制造业对自动化、智能化设备的需求,还是民众对服务机器人、智慧城市建设等方面的需求,都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此外,产业形态日趋服务化,工业门类的服务化趋势,如手机、机器人等智能化、信息化设备的发展,为智能技术创造了新的应用领域。

二、应用领域广泛拓展

    在技术发展的推动下,人工智能及机器人应用受到资本与创业者的热烈追捧。在机器人全产业链中,中国市场投资聚焦 “一头一尾”。核心零部件作为工业机器人的利润中心,虽目前国产性能与国际水平存在差距,但随着国家布局,产品质量逐步提高。而在应用层面,机器人已广泛应用于农业、测绘、电力、影视、物流、建筑等多个领域。专业级无人机、新能源汽车、物流机器人等细分领域需求旺盛,发展空间巨大。

    在人工智能领域,按照赛迪顾问的技术关注度曲线,人脸识别、语音合成等技术和市场应用已趋于完善,预计 2018 年成熟。以语音识别为代表的智能应用将深入 B 端市场,在医疗、教育、金融等行业引发 “机器换人” 的变革。同时,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服务机器人和智能无人设备等领域极具投资价值。图像识别技术成熟度低,为新兴企业提供了技术突破机遇;深度学习处于价值爆发临界点;服务机器人作为新兴领域,智能无人设备在多领域的广泛应用,都使其成为投资热点。

    国内人工智能还有六大重点应用方向,智能驾驶行业竞争激烈,百度的阿波罗计划等推动其快速发展,有望给消费者带来深刻影响;早教语音互动、影像图像识别、类脑芯片、征信风控分析和智能巡查无人机也各具发展潜力。类脑芯片研究应用更是被视为中国人工智能 “弯道超车” 的机会,尽管谷歌在芯片部署上有所进展,但架构相对简单,国内中芯微电子、寒武纪等企业的芯片投产提速,有望实现突破。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在技术、应用和投资等多方面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应用的持续拓展,有望在全球人工智能领域占据重要地位,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