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机遇与困境并存

   2025-02-11 工业品商城45
核心提示:在劳动力成本上升、劳动力减少及老龄化加剧的背景下,中国制造业自动化趋势凸显,工业机器人市场需求大增。一、市场需求与潜力需求驱动因素:劳动力成本上涨,劳动力减少和老龄化加剧,加之工业机器人可承担简单重复、危险工作,促使市场对机器人需求倍增。市场潜力巨大:中国机器人密度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韩国、日本和德

    在劳动力成本上升、劳动力减少及老龄化加剧的背景下,中国制造业自动化趋势凸显,工业机器人市场需求大增。

一、市场需求与潜力

     需求驱动因素:劳动力成本上涨,劳动力减少和老龄化加剧,加之工业机器人可承担简单重复、危险工作,促使市场对机器人需求倍增。

     市场潜力巨大:中国机器人密度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韩国、日本和德国每百万员工拥有机器人 300 - 400 台,而中国仅 10 余台。中国工程院调研显示,近 65%的企业有强烈 “机器换人” 意愿,14.5%的企业在做准备。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统计及预测,中国 2015 年工业机器人销量占世界约 3 成,2016 - 2019 年预计年均增长 20%,到 2019 年占世界市场 4 成。同时,国内工业机器人产量近年来保持高速增长,如今年 5 月产量增长 47%,前五月增长 50.4%。

二、机器人自动化生产优势

     库卡机器人关键技术经理 AndreasSchuhbauer 指出,机器人自动化生产平均可节省 1/3 人工,提高 25% 劳动生产率,降低人员流动性(中国工厂人员流动率 20%,机器人可 12 年坚守岗位),还能减少劳动成本变化、缩短交换时间、降低物流成本,便于客户意见直接反馈至研发部门。

三、产业发展困境

     技术研发薄弱:我国机器人产业虽发展快,但依赖政府推动扶持,存在技术落后和研发薄弱问题。普遍 “缺少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高端产品”,企业多以组装和代加工为主,产品集中在中低端码垛和搬运机器人。

     高端市场被外资主导:高端、技术复杂的六轴以上多关节机器人,国外公司占据我国机器人市场约 90% 份额,发那科等四家公司抢占约 65% 份额,国内机器人企业市场占有率不足 10%,在汽车和电子行业渗透率更低。

     核心部件依赖进口: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如电控系统、伺服电机和减速机,技术门槛高,涉及多方面技术,国内上市公司在核心技术积累不足,核心部件长期依赖进口。

     产品结构与品牌问题:国内机器人企业市场销售集中在中低端,低端机器人市场份额占各大企业销量一半以上,自主品牌认可度不高,且缺乏行业标准。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