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智能制造领域发展现状、问题与应对策略

   2025-02-11 工业品商城14
核心提示:我国智能制造领域虽有发展,但在装备与软件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亟待突破。一、智能制造装备与软件依赖进口现状吉利研发中心案例:今年 5 月落成的吉利研发中心,投资大头用于试验验证设备,进口设备占 90% 以上。如动力总成试验中心台架等关键装备及核心零部件均从国外进口,原因是国产设备在精度和可靠性上差

    我国智能制造领域虽有发展,但在装备与软件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亟待突破。

一、智能制造装备与软件依赖进口现状

     吉利研发中心案例:今年 5 月落成的吉利研发中心,投资大头用于试验验证设备,进口设备占 90% 以上。如动力总成试验中心台架等关键装备及核心零部件均从国外进口,原因是国产设备在精度和可靠性上差距大,影响研发数据准确性。

软件领域外资主导:设计软件、试验验证软件及生产流程信息化管理系统等领域,被西门子等跨国公司占据。如苏州盛虹采用美国 SAP 公司软件开发信息化管理系统,湖北劲牌与罗克韦尔自动化有限公司合作实施 MES 改造,无锡贝斯特精机因软件依赖外方,数据采集需多次付费。

二、国产智能装备发展的困境

     技术差距明显:与国外相比,国产智能装备在精度、可靠性、耐久性和效率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例如国产机床在稳定性、加工速度等方面不及国外机床,高端机床核心技术如数控系统主要掌握在德、日等国企业手中。尽管此前工信部有相关专项支持,但差距依旧存在。

    市场需求与供给不匹配:国内生产线智能化升级需求快于国产设备供应商发展,企业所需部分设备国内缺失或不成熟。同时,国产智能装置硬件不够精细,维修频繁,从运营总成本考虑,企业更倾向质量稳定的进口装备。

    首台(套)保险政策效果不佳:工信部出台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政策,旨在鼓励使用国产装备,但执行中存在问题。保险针对单台设备,而生产线因一台设备故障常整体受损,企业认为保险补偿范围不合理,不敢轻易采用国产首台套设备。

三、突破困境的策略与期望

    企业期望:多家制造业企业负责人认为,智能装备达国际一流水平需国家层面发力。应系统梳理不足,对基础材料、工艺及核心软件等共性瓶颈环节组织 “集中攻关”,以类似高铁、大飞机项目的国家战略支持,带动智能生产领域发展。

    工信部举措: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指出我国智能制造发展的突出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以高端、短板和智能装备为切入点,一是持续推进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深入实施相关行动计划,启动新的科技创新重大项目;二是开展重大短板装备工程,支持重点领域装备的工程化与产业化;三是加快突破传感器、工业软件等短板制约,实现智能装备和系统的工程化、产业化应用。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