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机器人合作:现状、趋势与展望

   2025-02-11 工业品商城30
核心提示:中德在机器人领域的合作不断发展,呈现出从 “拜师学艺” 向 “平等切磋” 转变的趋势,双方优势互补,合作空间广阔。一、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概况 2016 年中国国产工业机器人全年累计销售 29144 台,按可比口径计算较上年增长 16.8%,且已服务于国民经济 34 个行业大类,展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二、中德机器人合作历程与成

     中德在机器人领域的合作不断发展,呈现出从 “拜师学艺” 向 “平等切磋” 转变的趋势,双方优势互补,合作空间广阔。

一、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概况

      2016 年中国国产工业机器人全年累计销售 29144 台,按可比口径计算较上年增长 16.8%,且已服务于国民经济 34 个行业大类,展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二、中德机器人合作历程与成果

      早期合作:2015 年 4 月,中德首个智能机器人合作研制项目 “智能工程机械机器人” 成功签约;同年 11 月成立中德机器人联合研究中心,旨在助力中国在机器人核心部件国产化方面取得突破。

      企业合作案例: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与德方合作长达 10 年,长期为德国宝马位于沈阳的华晨宝马工厂提供自动装配作业的移动机器人等产品,业务金额超 3 亿元人民币。例如,华晨宝马工厂汽车发动机熔铸车间使用的激光导航自动导引运输车,作为新松改造型智能叉车,具备先进的远程运动控制功能,配合自动化升降机可实现 “无人车间”。这表明新松机器人在性能指标和技术领先性方面与国际品牌相当。

三、中德机器人合作新趋势

      随着交流深化,中德机器人合作从 “拜师学艺” 逐渐转向 “平等切磋”。中国技术不仅为德国企业所用,中国资本和市场对德方也极具吸引力。如德国最大工业机器人制造商库卡被美的收购后,计划借助中方力量进军机器人私人助理市场。

四、中德合作的必要性与空间

      中国产业短板:中国机器人产业技术基础相对薄弱,国产关键零部件在可靠性、精度及使用寿命等方面不及国际先进水平,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公共服务平台、标准体系、人才培养等环节也有所滞后。

     德国的优势:德国在机器人技术的诸多方面具有优势,能为中国提供借鉴。

      合作的意义:中国企业通过与德国企业合作,可提升自身管理水平、技术标准和研发能力。尽管中德机器人发展差距在缩小,但合作空间依然巨大,双方应继续加强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