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机器换人” 概念在业内兴起,如今在部分企业落地。尽管存在争议,但随着中国人口红利转变、劳动力成本上升,“机器换人” 成为制造业趋势,3C 行业成为机器人企业竞争新领域。
“机器换人” 成为必然趋势
工艺需求:3C 产品向轻薄化、高集成度发展,人工生产难以满足制造工艺进步,人工作业效率低、失误率高、成品率低,促使 “机器换人” 迫在眉睫。
成本与招工因素:人工成本上升,企业成本压力增大且招工困难,而机器人成本下降,优势渐显,构成 3C 机器人需求爆发基础。
3C 机器人市场潜力巨大
3C 产品市场庞大:2016 年国内 3C 产品销售总额达 9.8 万亿元,环比增长 8.7%,为 3C 机器人市场发展提供基础。
工业机器人行业高速增长:2016 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达 9 万台,同比增长 31%,远超世界平均增速 14%。
3C 机器人销量增速领先:2016 年 3C 家电行业工业机器人销量达 2.07 万台,同比增长 47.9%,高于全行业增速。
市场发展空间广阔:国内 3C 机器人密度不到 20,与国内汽车工业机器人密度 392 及日韩 3C 机器人密度 1200 相比差距大,市场潜力巨大。
3C 机器人市场发展面临阻碍
产品生命周期问题:3C 产品生命周期短,导致机器人生命周期短,企业面临成本回收风险。
定制难题:机器人厂商面对众多下游小公司,其对机器人需求类型多样且量小,定制困难。
柔性不足:对于 3C 厂商,目前机器人柔性不足,难以适应产品制造工序频繁切换,人工灵活性更具优势。不过,随着人工成本与机器人价格变化,以及机器人标准化设计与柔性化技术提升,这些问题正逐步解决。
国产 3C 机器人有望实现弯道超车
地利优势:中国集中 70% 的 3C 产能,国内机器人厂商更了解 3C 制造工艺与需求,协同效应优于进口厂商。
性价比优势:成本相当情况下,国产机器人售价仅为进口同级别机器人的 1/2 甚至 1/3,且毛利率高,大大缩短 3C 厂商 “机器换人” 回本期。
市场环境优势:汽车工业机器人市场竞争激烈,被 “四大家族” 占据,而 3C 机器人市场尚处蓝海,为国产机器人提供良好发展环境。此前国产 3C 机器人面临厂商不敢试错困境,但经济环境低迷凸显其性价比优势,华为、伟创力等大公司试用证明其质量后,具备了爆发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