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工业的狂潮中,东莞作为中国制造业的重要枢纽,正以其独特的方式迅速崛起于智能制造的浪潮之中。尤其是在技术工人与工程师的完美协同下,东莞正在为全球制造体系注入新的活力和可能性。
最近,东莞的一家企业——易事特,成功为美国首条无人驾驶地铁项目提供核心供电系统UPS不间断电源,标志着中国智能制造的又一里程碑。该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提高了无人驾驶地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也证明了中国企业在高科技领域的竞争力。
在这一光辉成就背后,有着三位来自东莞的优秀技术工人和工程师的默默付出。李玉云、蔡旸正、鲍振华以其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基础,协作无间,把复杂的设计理念转化为可以直接投入使用的实物。正是这种工程师与工人之间的紧密合作,推动了项目的高效落地。
现阶段,随着智能制造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技术工人的技能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单一的操作技能已无法满足现代生产的需求,工匠们需要具备更为综合的技术能力。对此,企业通过持续的培训与实践,以提升工人的多项技能。
在石碣镇的五株科技生产车间内,工作人员刘亦龙正全神贯注地研究新产品的各个工序,以确保电路板的制造符合严格的工艺标准。他指出,实际生产中,电路板的制造要求因类型而异,例如板材的厚度和间距都会直接影响成品的质量。因此,细致入微的前期调研和设计将为生产奠定坚实的基础。
提升产业工人技能的举措可谓势在必行。近年来,东莞加大了对职工的专业培训,以期培养出一批适应现代制造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各类培训活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工人在机器操作、系统维护等多方面提供了支持与指导。
2017年中国技能大赛——亚龙杯全国智能楼宇和电梯安装维修职业技能竞赛上,东莞代表队以优异的表现摘得多项荣誉,实现了零的突破。这个成果不仅仅是个人的荣耀,也是东莞在培养高技能人才上取得的阶段性成功,展示了地方对工人发展的区别与重视。
为进一步提升智能制造领域的整体人才素质,东莞的产业各协会积极举办培训活动,采取“企业+协会+培训机构”的模式,在智能技术应用、研发等方面进行人才的系统培训。这一模式不仅优化了企业内的人才培养体系,更为整个东莞制造业的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值得注意的是,提升技能的关键在于借鉴国际经验。在欧美等发达地区,企业与教育机构通常会共同合作,建立完善的技术培训体系。工人在接受培训期间不仅能获取所需的知识,还能得到基本生活保障,确保能够专注于技能的学习与提升。与之相比,东莞在这方面仍需要加强,以优化工人的职业塑造。
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迭代,职业工人所需的技能也在不断演变。为了不被时代淘汰,东莞的工人们开始主动学习新知识,提升自我技能,以适应这一变化带来的挑战。很多工人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培训、上课,力求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优势。
此外,为了推动智能制造的发展,东莞的企业也在不断研发新的生产技术。如新增的自动化设备、智能机器人等都在运输和生产环节中被广泛应用,而这些设备的操作与维护又需要高技能的工人来完成。这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也为提升工人的职业能力提供了新方向。
展望未来,东莞正积蓄着推动智能制造全面崛起的力量。随着技术革新与工人技能的同步提升,整个产业链的优化与升级将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期待未来,东莞将在智能制造的赛道上走得更远,为全球制造业的发展注入更多的“中国智慧”。
通过加强工人与工程师之间的协作,持续提升职业技能,东莞正在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智能制造生态。不仅企业得以快速成长,产业工人的职业发展也获得了新的机遇,二者的相互促进将为东莞带来更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