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经济迅速变革的背景下,智能制造已成为各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一家拥有近百年历史的国有橡胶企业,双星集团在2014年开启了“二次创业”,以创新为驱动,积极推进智能化, 摒弃落后产能,提高企业竞争力。这一转型不仅是双星自身发展的需要,也为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双星集团并未止步于传统行业的转型。凭借其强大的技术积累,集团于全球轮胎行业首创了全流程“工业4.0”智能化工厂,为自身的产业升级注入了新的活力。在这个过程中,双星集团还成立了青岛星华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专注于工业机器人、智能传输和物流装备的研制与应用,积极布局新兴产业。
打造智能制造的核心力量
青岛星华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不仅仅是一个高新技术企业,更是一个赋予传统工业新生命的引擎。其投资额达5亿元、占地83亩的项目,聚焦于工业机器人和智能物流装备的研发及应用,展现出其作为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提供者的雄心。
在智能制造的浪潮中,青岛星华与世界领先的技术巨头ABB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同时还与现代物流以及国内外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展开深度合作。这些合作不仅为星华的技术研发提供了强大的支持,还增强了其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项目的建设分为两期,预计年销售收入可达到12亿元,且将致力于推动全国乃至国际的工业机器人和智能物流装备的发展。这一举措显示了双星集团和星华智能的前瞻性与雄心,实现了从橡胶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到跨行业的智能制造领域的成功转型。
青岛高新区的崛起与机器人产业链
伴随双星集团的转型,青岛高新区也在智能制造大潮中逐渐崛起。早在2014年,青岛高新区便开始建立青岛国际机器人产业园,设置了1000亩的核心区域,致力于建设中国智能制造的“大兵团”。这一战略的实施使青岛高新区吸引了众多知名企业的入驻,包括国际四大家族中的瑞典ABB、德国库卡、日本安川和发那科等,极大增强了该区域在智能制造领域的竞争力。
如今,青岛高新区的机器人产业链项目已经超过百个,涵盖了自动化生产系统、智能机械装备研发和系统集成等多个环节。随着智能制造产业的不断扩展,青岛高新区已经成为中国智能制造的重要集聚地。根据相关数据显示,至2017年底,高新区内机器人产业链的产值已达到15亿元,其中产值过千万元的企业有13家,形成了一个初具规模的产业链。
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
在科技的推动下,青岛高新区不仅成功引入了众多国内外机器人企业,还加速了本地企业的成长与创新。许多高科技项目和产品相继在高新区落地,推动了当地智能制造水平的提升。
为进一步夯实机器人产业链的发展基础,青岛高新区还将继续实施“傍大引强”的策略,不仅依托引进的全球企业,还将通过本地培育和政策支持,促进产业上下游的协同发展。同时,检视当前产业链的弱项环节,青岛高新区也在着手开展技术改造与创新研发,引导更多科技型企业入驻,以提升整体产业竞争力。
前景展望
展望未来,双星集团与青岛高新区将继续在智能制造领域寻找新的增长点,进一步打破传统行业与新兴技术之间的壁垒,推动两个领域的深度融合。随着智能制造的快速发展,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将不断扩展,智能化、便捷化的制造方式必将成为行业主流。
青岛高新区凭借其优质的资源与政策支持,将成为全球智能制造的“试验田”。在这一背景下,双星集团不仅能通过自身的发展路径展示转型过程中的成功经验,也为其它传统行业转型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总之,双星集团与青岛高新区在智能制造和机器人产业方面的深耕布局,不仅会推动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为整个行业的创新和升级注入了新的生命力。这一切都预示着智能制造新时代的到来,蕴含着无限的机遇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