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十年中,仪器仪表行业历经蜕变,发展成果令人瞩目。部分产品已成功跻身国际领先水平行列,自主知识产权成果丰硕。以工业自动化仪表及控制系统为例,其品种系列极为完备,能够为诸多重点大型工程提供强有力的配套支持,为各类项目的有效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数据层面剖析,2017 年规模以上企业达 4358 家之多。当然,发展进程并非一帆风顺,其中 497 家企业面临亏损困境,亏损企业平均亏损金额为 734.4 万元。尽管如此,该年度总产值达到了 9995.00 亿元,产值实现 2.60%的同比增长,彰显出行业整体的拓展态势。资产总额高达 9271.00 亿元,销售收入也达到 9558.40 亿元,且销售收入同比增长 2.17%,利润方面更为可观,年度利润总额达 869.10 亿元,利润同比增长达到 9.97%。这一系列数据表明,行业整体不仅在规模上不断扩张,盈利能力也在稳步增强。
进出口贸易情况
在全球化经济浪潮中,仪器仪表行业的进出口贸易表现备受关注。2017 年,进口总额与出口总额均呈现上扬轨迹。1 - 12 月,31 个地区仪器仪表行业累计进口总额达 665.20 亿美元,增幅高达 47.97%;同期累计出口总额为 438.71 亿美元,增幅为 27.15% 。这一增长态势从侧面反映出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正在逐步增强。出口的增长有力地证明了国内仪器仪表生产技术不断提升,得以在国际市场上占据更大份额;进口的增加也凸显出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工业机械产业对于高端仪器仪表的强劲需求,同时表明机械自动化进程不断向纵深推进,产业正从传统工艺加速迈向智能化和高端化。
行业现存问题
尽管行业成果斐然,但不可忽视的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诸多差距,且这些差距亟待解决。
科技创新及产业化步履维艰。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新的技术成果不断涌现,仪器仪表行业对科技创新的依赖程度愈发深刻。然而目前,从科研项目立项、研究开发到最终实现产业化落地,这一过程面临众多阻碍,导致技术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速度迟缓,难以快速满足市场对新技术和新产品的需求。
关键核心技术匮乏,产品低水平重复现象泛滥。众多企业未能把握市场发展前沿趋势,在研发上的投入不足,未能突破关键技术瓶颈。一些企业仅仅局限于模仿生产现有的低端产品,导致市场上低端产品供过于求,而高端、高附加值产品却严重短缺。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也使得整个行业在全球产业链中处于劣势地位。
产品稳定性和可靠性问题始终存在。仪器仪表作为各类工业生产和科研实验等环节中的重要工具,其可靠性至关重要。长期以来,产品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问题未能得到根本改善,这不仅影响了产品在客户心目中的口碑,也对下游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造成负面影响,使得本土企业在与国际知名品牌竞争时处于不利境地。
大量进口产品也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国内产业发展。对于诸多高端仪器仪表产品,国内企业市场份额较小,大部分依赖进口。这一方面形成了进口产品对国内高端市场的主导局面,另一方面限制了国内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由于长期依赖进口,国内企业对高端产品的研发和改进动力不足,容易陷入技术跟随的局面。
未来发展机遇
尽管行业面临诸多问题,但不可否认其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处于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仪器仪表作为智能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大势所趋,需求将持续增长。传统产业欲实现改造升级,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必须借助先进的仪器仪表设备实现精确监控和自动化生产;战略性新兴产业更是对高精度、高可靠性的仪器仪表提出了新的需求。
仪器仪表企业应敏锐洞察这些市场需求,融合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在制造过程中的感知、分析、决策、控制和执行等核心环节发力。在感知环节,不断提升传感器等感知设备的精度和灵敏度;分析水平,充分利用数据分析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对感知到的数据进行高效处理和挖掘,为生产决策提供有力支持;以自动化控制系统确保生产流程的精准执行,实现智能化、柔性化生产;同时,通过优化生产工艺和资源利用,达到精益化和绿色化生产目标。
行业前景预测
鉴于行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以及国家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大力支持,可以预见,仪器仪表行业将保持稳定上升的良好态势。预计到 2020 年,销售收入有望达到 10731 亿元,到 2024 年,这一数字将进一步上升至 12882.6 亿元。未来,企业应紧跟市场和技术发展趋势,持续强化自主创新,突破核心技术瓶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产品。与此同时,行业内企业还需强化合作,通过产业联盟等形式,共同搭建创新平台、攻克关键技术难点、规范产业标准,以此推动行业整体健康发展,实现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成功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