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第24届北京埃森焊接与切割展览会如期举行。本次展会上,欢颜自动化设备(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欢颜”)的最新力作——全球最大负载关节式六轴搬运机器人“大金刚”横空出世,引发业界广泛关注。这款机器人不仅刷新了该领域的各项纪录,更代表了本土企业在高端智能制造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
欢颜“大金刚”拥有4米臂展,采用六自由度关节设计,自身总重超过24吨,工作半径达到3.8米,有效负载高达3.6吨。这一数据远超此前由知名工业机器人制造商发那科(Fanuc)保持的同类机器人M-2000iA/2300的2.3吨有效负载纪录,提升幅度高达56%,再次刷新了该领域的性能标杆。更令人振奋的是,这款创造纪录的机器人出自本土企业之手。
“自主研发,本地制造,全部采用国产部件,”欢颜自动化设备(上海)有限公司负责人自豪地表示,“大金刚”从本体、减速机系统、伺服电机系统到控制系统等关键部件,全部实现了国产化。据了解,“大金刚”由本体和7个减速机、12个伺服电机以及1个控制器组成。其中,本体和减速机由欢颜自主研发,伺服电机和控制器则由国内合作伙伴根据欢颜的设计需求进行研发生产。值得一提的是,“大金刚”在短短两个月内完成了自主设计研发、出图、开模、加工、测量、组装和调试等全部环节,其高效的速度、效率和执行力令业界瞩目。
行业专家指出,这款机器人具备出色的精准度和控制灵活性,能够有效降低运行成本、提高生产速度。它不仅是目前全球最强大的搬运机器人之一,更兼具智能化和灵活性,能够显著提高生产线的生产灵活性和生产力,并有效提升安全性。
在展览会上,欢颜“大金刚”以其庞大的身躯和强大的气场吸引了众多参观者。它像一位东方大力士一般,在展台上灵活自如地伸展,引来一波又一波的围观者,成为本次展会当之无愧的明星。
“让所有中小型企业都能买得起、用得上机器人”是欢颜工业机器人的企业愿景,也是创始人始终不变的梦想。欢颜机器人成立于2014年,自创立之初就与众不同,始终坚持精准的战略定位,专注于服务中小型企业,追求高性能价格比,力求打造“好用又不贵的机器人”。凭借这一理念,欢颜在短短数年内迅速崛起为国产工业机器人领域的新锐力量,并荣获多项荣誉,如“最具投资价值企业”、“机器人行业最具成长力企业奖”等。2018年,欢颜的焊接机器人生产销售(包括OEM贴牌代工)出货量占据了国产品牌约70%的市场份额,并远销东南亚、欧洲、南美等国际市场。与此同时,其搬运机器人和冲压机器人业务也在稳步发展。
工业机器人是智能制造领域最具代表性的装备之一。它集精密化、柔性化、智能化和软件应用开发等先进制造技术于一体,通过对生产过程实施检测、控制、优化、调度、管理和决策,最终实现增加产量、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目标,是工业自动化水平的最高体现。工业机器人通常由核心零部件、机械本体和系统集成三部分构成。其中,核心零部件包括减速机、伺服电机和控制器,它们是工业机器人产业的核心壁垒。长期以来,这些核心部件的技术一直被国外企业所垄断。
为了掌握核心技术,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欢颜投入巨资引进瑞士、德国等地的先进加工机床设备,广纳行业人才,潜心进行研发,一举攻克了RV减速机的自主研发难题,并拥有了超小型RV减速机、超大型RV减速机等多项核心技术,获得了多项专利。此次欢颜“大金刚”所采用的第一轴RV减速机直径达1.5米,重量达2.7吨,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RV减速机,完全由欢颜自主研发。在2019年5月举行的第六届中国机器人峰会上,欢颜展示了其自主研发的无控制柜机器人、全RV关节焊接机器人等研发成果,引起了业界的高度关注。在此次埃森焊接与切割展上,欢颜焊接机器人还成为了“嘉克杯”国际机器人焊接大赛的比赛用机,充分展示了其卓越的性能和可靠性。
尽管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被国外品牌占据了大部分份额,但近年来,随着各行各业对智能制造的日益重视和大力支持,涌现出了一批本土工业机器人企业。然而,其中许多企业仅仅是缺乏核心技术的组装车间,真正像欢颜这样拥有自主研发和生产能力的本土企业并不多见。专家指出,欢颜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关键在于其采取了富有战略性的发展策略:一方面,研发生产满足中小型企业需求的高性能价格比机器人,贴合市场实际需求;另一方面,广纳国内外人才,对减速机、伺服电机和控制器等机器人核心部件进行研发攻关,同时联合上下游产业进行协作,充分利用供应链资源优势,集中力量进行“点位爆破”,最终成长为具有强大竞争力的“智造先锋”。
欢颜“大金刚”的问世,不仅是欢颜自身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标志着本土企业在高端智能制造领域取得了新的突破。相信在未来,欢颜将继续秉持“让所有中小型企业都能买得起、用得上机器人”的企业愿景,不断创新,为推动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欢颜的成功经验也为其他本土企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只有坚持自主研发,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同时,贴合市场需求,找准自身定位,才能在细分市场中赢得发展空间。相信在越来越多的本土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智能制造产业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