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夏大地,有一座以铜闻名的内陆小城——鹰潭。它没有一线城市的喧嚣与拥挤,却以其独特的魄力,在物联网(IoT)领域走出了一条令人瞩目的创新之路。鹰潭,正以“城市级”应用的先发优势,构建完善的产业生态,成为万物互联时代的智慧先行者。
“城市级”应用的催化效应:小城大智慧
鹰潭深谙“小而精”的发展之道。相比于动辄高投入、长周期的传统基建项目,物联网应用更具灵活性和可控性。鹰潭率先将整个城市作为一个大型“试验场”,积极拥抱物联网技术,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川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鹰潭物联网浪潮中的第一批弄潮儿。通过在全市范围内安装13万块智能水表,鹰潭成为了全国首个全域应用智能水表的城市。这些智能水表不仅能够实时计量用水量,还能及时发出漏损警报,彻底改变了传统人工抄表、被动检修的模式。鹰潭市供水公司的数据显示,智能水表的普及,使得管网漏损率从20%大幅下降至12%,每年节约用水高达240万吨。这一数字不仅体现了智能水表的巨大价值,也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智能水表的成功应用,有力地证明了“城市级”应用的巨大潜力。不仅如此,三川智慧的智能物联网水表也因此获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成功进入北京市场,甚至远赴澳大利亚进行安装测试,走向国际舞台。
除了智能水表,鹰潭还在城市照明领域进行了大胆创新。截至2019年6月,鹰潭市共安装了11394杆智能路灯,完成了90%以上路灯的智能化改造,实现了对城市照明资源的精细化管理、智能化监控和精准化节能。这些智能路灯能够根据周围环境亮度自动调节明暗,在保证照明效果的同时,实现了30%以上的节能效果。
然而,智能化改造并非一帆风顺。在最初的测试阶段,几百盏智能路灯运行良好,但当规模扩大到数千盏时,却出现了信息上传拥堵、无法实时获取数据等问题。面对挑战,技术团队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上,不断升级技术标准,优化解决方案。这种在应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持续迭代的模式,正是鹰潭物联网产业快速发展的内生动力。
政策护航与生态构建:打造物联网产业沃土
鹰潭的成功并非偶然,这与当地高瞻远瞩的顶层设计密不可分。为了更好地推动物联网产业发展,鹰潭制定了十多项相关政策,为企业提供了大量的实验应用场景,鼓励企业在实践中升级技术、完善产品。
在一系列政策的扶持下,鹰潭逐步形成了以鹰潭高新区移动物联网产业园、贵溪铜智能制造及智能家居产业园、余江电子信息和智能穿戴产业园为核心的产业发展新格局。这些产业园各具特色,相互complement,共同构成了鹰潭物联网产业的坚实基础。
除了产业集聚,鹰潭还积极布局物联网研发资源,致力于打造最完善的物联网产业服务平台。两年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鹰潭物联网研究中心正式落成。该中心能够为35款物联网产品提供测试检测服务,并将测试周期从传统的2个月缩短至10天,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研发效率。
此外,鹰潭还先后引进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鹰潭研究院、华为(江西)物联网云计算创新中心、5G创新应用研究中心、智慧金融创新示范中心、菲利斯通数据存储银行、智云物联安全检测中心、鹰潭移动物联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综合服务中心等40多个各类服务平台,涵盖了研发、检测、认证、成果转化以及物联网安全、信息存储等各个环节。这些平台的建设,为企业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的创新成本和风险。
在强大的研发平台支持下,鹰潭企业积极参与制定物联网水表行业标准、窄带物联网净水器终端技术标准、工业互联网平台测试验证标准等多项行业标准,甚至开始主导部分标准制定,实现了从“卖产品”到“卖服务”的转型,提升了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抢抓5G机遇:迎接万物智联新时代
随着5G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商用普及,万物智联的时代正在加速到来。鹰潭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历史机遇,并积极布局5G基础设施建设,推动5G技术与物联网应用的深度融合。
浪潮云副总裁颜亮认为,鹰潭拥有良好的物联网产业基础,在5G时代,将在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领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鹰潭可以充分利用5G技术的高带宽、低延时、广连接等特性,进一步提升物联网应用的智能化水平,拓展物联网的应用场景。
例如,在工业互联网领域,5G技术可以实现对生产设备的实时监控和远程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在智能制造领域,5G技术可以实现生产流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降低生产成本和人为错误;在智慧城市领域,5G技术可以实现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智能化管理,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和居民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