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数字经济的不断深入,工业互联网作为“智能制造”的核心驱动力,正引领传统产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中国工信部副部长王志军在智博会上的发言明确指出,我国工业数字化转型正迎来“加速期”,从产业规模到技术应用都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工业互联网不仅成为推动制造强国建设的重要引擎,更为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技术手段。然而,伴随技术发展而来的安全挑战,也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
工业互联网进展:数字化赋能制造业新引擎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工业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产业规模快速扩大
据工信部数据显示,现阶段我国主要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连接设备数量平均已超过60万台,企业在数字化研发和设计工具应用方面的普及率达到69%,关键工序的数控化率达到50%。这些数据昭示着工业互联网已逐步深入企业运营的每个环节,为“智能制造”提供坚实基础。
政策环境持续优化
早在2017年,国家便出台《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战略目标。随后,各地纷纷出台具体措施,推动区域产业数字化转型。工业互联网已成为国家级战略,不仅为企业提供了政策保障,也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行业领跑者
大型行业领军企业如三一集团等,早已布局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自主研发或合作联盟,推动行业数字化升级。而中小企业由于资金和技术的限制,还面临转型的压力。许多企业对数字化转型的认识还未完全清晰,迫切需要社会和政府提供更低成本、更贴近实际需求的解决方案。
工业互联网的关键:解决企业核心痛点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刘多指出,工业互联网的核心价值在于解决企业在设计、生产、流通、制造等环节的痛点。这些痛点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
提升生产经营管理效率:通过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生产计划的优化、供应链的协同和运营的智能调度,提升整体效率。
提升产品质量和价值:利用传感器和大数据分析实现全流程质量追踪,提升产品一致性和附加值。
加速商业模式创新:基于工业互联网的开放平台,探索“服务型制造”、众包制造、定制化生产等新型商业模式。
降低信息化应用门槛:通过简化操作流程、提供标准化解决方案,让中小企业也能轻松融入数字化生态。
这些措施为中国制造业数字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技术和安全挑战。
5G赋能工业互联网:实现场景革命
5G作为新一代通信技术的代表,其高带宽、低时延和大连接能力,为工业互联网注入了新动力。
提升工业场景的智能水平
工信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巡视员李颖表示:“特别是在平台+5G方面,将实现低时延、高通量、高可靠的数据集成利用,催生远程运动控制、全场景运营优化、智能巡检等多样化应用模式。”如无人远程操作、自动化生产线、工业机器人协作、远程设备维护等,都将通过5G实现。
典型应用示范
远程运动控制:远程操控精密机械或机器人,实现危险环境下作业,保障工人安全。
智能巡检维护:利用5G连接的无人机、机器人对设备进行全天候高清巡检,及时发现潜在隐患。
全场景运营优化:集成传感器和大数据,实时监控生产环境,实现设备状态的预警和动态调度。
未来趋势
李颖强调,5G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将是未来产业转型的重要方向“是在平台基础上实现低时延、高可靠、海量连接的技术基础,为智能制造提供硬核支撑。”这也为工业互联网发展带来了质的飞跃。
工业互联网的安全保障:面临的新形势与挑战
随着工业互联网规模的扩大,安全问题尤为紧迫。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安全和数据保护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目前存在的主要风险
工信部等十部门联合发布的《工业互联网安全工作指导意见》指出,去年抽查的20家企业中,发现近2000个各种安全风险,平均每家企业有约100个隐患。这些风险主要来自以下方面:
平台漏洞与配置不当
身份识别和权限管理薄弱
数据泄露与篡改风险
设备被未授权访问或控制
企业安全现状与难点
调研显示,“无知无畏”的企业心态使得许多公司低估安全风险,存在放任不管的现象;另一些企业则“畏惧风险”,选择规避或延迟安全建设。这两种极端都威胁到产业链的整体安全。
标准体系与技术架构的突破
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提出“可信计算3.0的等级保护”措施,将前端控制、中间调控和后台管理按照等级建立三级防御体系,由安全管理中心全程支撑。日本也提出采用区块链技术实现数据的保密性和可追溯性,增强工业互联网数据的安全性。
安全与发展携手并进
“安全不仅是技术层面的需求,更涉及管理体系和标准制定。”沈昌祥强调。未来,构建统一、透明、高效的安全管理体系,将是确保工业互联网平稳、安全运行的关键。
未来展望:多元驱动,协同共赢
展望未来,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既要依靠创新驱动,也要强化安全保障。
持续完善标准体系:推动制定符合行业特色的安全、 interoperability、数据管理等国际标准,为全球合作提供借鉴。
融合新兴技术:结合边缘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提升工业互联网的安全性和智能化水平。
加强产业合作: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要形成合力,推动“平台+场景+安全”的深度融合。
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加入:提供低成本、易操作的解决方案,帮助中小企业迈入数字化新时代。
结语
中国工业互联网正站在历史的新的转折点上,技术创新、政策引导和行业合作共同推动行业迈向更高水平。5G技术的深度融合,带来了场景的丰富变化,也提出了更高的安全要求。只有加强安全体系建设,推动产业生态协作,才能实现工业互联网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为中国制造业的未来打开更广阔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