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云平台在推动经济数字化转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随之而来的网络安全挑战也变得日益严峻。根据CNCERT(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公布的监测数据,2019年上半年,我国云平台上的网络安全事件呈现出不断加剧的态势。这不仅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营,也对个人用户的信息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本文将深入分析云平台面临的各种安全威胁、漏洞风险,以及相关行业的安全状况,为行业从业者和用户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云平台网络攻击频发,威胁不断升级
资料显示,2019年上半年,发生在我国主要云平台上的网络安全事件数量依然保持高位,威胁形势严峻。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云平台遭受DDoS(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的频率极高,占到境内目标被攻击次数的69.6%。这些攻击往往不仅给企业带来短暂的服务中断,还可能造成经济损失和声誉受损。
更令人担忧的是,攻击者经常利用国内的云平台作为发起攻击的跳板。据监测数据,利用云平台对境内目标发起的DDoS攻击次数,占到全部检测到的DDoS攻击总数的78.8%。这表明云平台成为黑灰产势力的首选攻击载体,不仅使攻击更具隐蔽性,也提升了攻击的规模和复杂度。
此外,自2019年以来,CNCERT的监测报告显示,存在安全隐患的数据库在云服务商平台上的比例超过40%。尤其是一些常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如MongoDB和Elasticsearch,频繁出现严重安全漏洞,引发了数据泄露等重大安全事件。
二、数据库安全隐患凸显,数据安全堪忧
数据库作为存储核心数据的重要载体,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信息安全的底线。2019年初,国内大量使用的MongoDB和Elasticsearch等数据库相继曝出存在严重漏洞,极易被攻击者利用进行数据非法获取甚至泄露。
监测数据显示,国内用于MongoDB数据库的IP地址约有2.5万个,其中超过3000个存储存在数据泄露风险。这些泄露的数据库涉及多个行业,包括金融、医疗、制造等领域,极大地威胁到企业核心数据安全。漏洞的存在不仅让敏感数据面临外泄风险,也可能成为攻击者发起更大规模网络攻击的突破口。
三、远程代码执行漏洞频发,带来巨大隐患
2019年,多个著名软件产品的远程代码执行漏洞引发行业广泛关注。WinRAR、Microsoft远程桌面服务以及Oracle WebLogic等软件都被曝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漏洞。其中,Oracle WebLogic的反序列化远程命令执行“零日”漏洞尤为引人关注。
这个漏洞利用门槛低,攻击者可通过特制的请求在目标服务器上执行任意代码,从而植入后门、窃取敏感信息,甚至控制整个系统。由于这一漏洞是在没有补丁的情况下被披露,亦即“零日”漏洞,使得风险进一步加剧。一旦被恶意利用,后果可能是多重的:网页篡改、远程控制、数据泄露等,严重威胁企业的网络安全。
此外,“零日”漏洞在2019年的比例持续上升,占到从CNVD(国家信息安全漏洞库)收录的漏洞总数的43.3%,同比增长了34%。这些漏洞由于尚未补丁或缺少应急响应措施,成为黑客频繁利用的目标,增加了网络安全的不确定性。
四、移动互联网安全形势复杂,恶意程序数量减少但风险依存
尽管监测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的数量比上一年同期减少了27.2%,达到约103万余个,但潜在的威胁依旧存在。排名前三的恶意程序类型主要是资费消耗类、流氓行为类和恶意扣费类。
与此同时,大量虚假App和钓鱼网站横行,成为用户隐私和财产安全的最大威胁。据监测,2019年上半年,虚假贷款App或网站数量达1.5万个,涉及超过90万用户提交个人信息,内容涵盖姓名、身份证照片、银行账户等敏感信息。这些虚假平台非法收集个人隐私,不仅侵害用户权益,也为后续的诈骗和非法转账提供了基础。
同时,智能联网设备的普及带来了更复杂的安全问题。恶意程序控制的联网设备数量不断增加,2019年上半年,控制服务器IP约有1.9万个,同比增长11.2%;被控制的设备IP达242万个,其中约37.1%的设备位于国内,虽然同比下降,但依然处于高位。控制这些设备的攻击者可以利用其发起DDoS攻击,威胁网络稳定与安全。
五、工业互联网安全挑战严峻
工业互联网是生产智能化的重要支撑,但也成为网络攻击的新重点。2019年上半年,监测到全国范围内暴露的联网工业设备达6814个,涉及多个行业如能源、制造、交通等。这些设备中,存在高危漏洞的比例达到了34%,意味着每三台设备就有一台可能成为攻击目标。
攻击者通过持续的嗅探、漏洞利用等手段,已经对工业设备形成了 real-time 的威胁。据统计,仅在上半年,相关嗅探事件就达到了5151万起。这些 漏洞如果被黑客利用,将可能引发生产中断、设备损毁,甚至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大型工业云平台也未能幸免。监测到超过40个工业云平台遭受不同形式的攻击,包括漏洞利用、拒绝服务以及暴力破解,说明工业云平台正步入“高危”攻击圈层。相关行业如水电站和医疗健康行业,系统中存在的高危漏洞比例令人担忧。比如,医药行业关键数据库中,高危漏洞比例高达72%,表明行业安全管理亟待加强。
六、未来趋势与应对建议
从上述监测数据可以看出,云平台及其基础设施的安全风险日益凸显。未来,网络安全形势将继续面临多源、多向的攻击压力。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加强基础设施安全检测和修复:定期对云平台和数据库进行漏洞扫描和补丁更新,及时修复已知安全隐患。
提升多层次安全防护能力:部署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流量监控等,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安全防线。
完善应急响应机制:建立快速响应的应急预案,确保在发生安全事件时能迅速识别、隔离和处理。
推广安全意识培训:增强企业及用户的安全意识,让“安全第一”的理念深入人心。
加强行业监管与合作:行业内部应加强信息交流与合作,共享安全漏洞和攻击信息,形成合力应对网络威胁。
总结
云平台作为现代数字经济的重要基础,其安全保障关系到行业的健康发展。2019年上半年的监测数据显示,我国云平台面临的网络安全威胁依然严峻,漏洞频发、攻击频繁,形成了复杂多变的安全态势。唯有以技术创新、管理提升和全民安全意识的共同努力,才能构建更加坚固的网络安全防线,促进信息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未来,让我们携手共建安全、可信的数字空间,为经济社会的繁荣提供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