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波澜壮阔的科技发展史中,技术的融合与创新始终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核心动力。本世纪以来,互联网在中国蓬勃发展,数字化制造与互联网的结合,催生了数字化网络化制造新模式。近些年,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突破为制造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数字化网络化制造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孕育了真正的智能制造。这不仅仅是一场技术革命,更是一场关乎民生福祉的产业升级。
机电一体化:工业发展的基石
追溯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计算机技术的诞生犹如一颗冉冉升起的明星。计算机与机床的结合,创造了最早的机械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融合的典范——数控机床。这可以被视为机电一体化最初的形态,也是最具代表性的结晶。
机械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的紧密结合,实现了从硬件到软件的全面升级。这种结合不仅提升了机械产品的功能和性能,也优化了制造过程,将整个机械工业带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机械产品的构成因此发生了质的变化,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巨大的。
正是基于对这种趋势的敏锐洞察,日本在上世纪率先提出了“机电一体化”的概念,并创造了一个专属的英文合成词汇——“mechatronics”,标志着这一领域研究的正式起步。
从量变到质变:机电一体化的蓬勃发展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机电一体化产品迎来了快速发展期。比如,搭载微处理器和微型计算机的机电(仪)一体化产品在1979年占据了日本仪器仪表工业总产值的60%。1983年,日本数控机床的产量达到2.6万台,产品数控化率高达18.9%,产值数控化率更是达到了惊人的60.8%。汽车行业也从1976年开始引入微处理器,用于控制燃烧喷射装置和点火正时等关键环节,在节约燃油、降低污染物排放和延长汽车使用寿命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这些突破性的进展清晰地表明,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的融合是工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从历次工业革命的演进历程来看,工业革命史实际上就是一部技术融合和产业融合的历史。数字化时代,也可以视作机电一体化结出的丰硕果实。这充分说明了机电一体化在推动工业进步方面的重要作用。
民生产业智能化改造:势在必行
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高度重视民生产业的智能化改造显得尤为重要。将机电一体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应用于民生产业,将为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有一种观点认为,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家具、家电、玩具等产业,以及钢铁、石化、建材等产业,是“传统产业”、“夕阳产业”,看不到未来。诚然,这些产业历史悠久,但将它们定义为夕阳产业是片面的。只要人类的基本需求——衣、食、住、行依然存在,这些产业就永远不会过时。人们对于穿着的舒适、漂亮和健康的需求,对于食品安全和营养的需求,对于居住环境的舒适和便捷的需求,只会不断升级。
传统产业的概念是相对于新兴产业而言的,通常指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制造加工为主导。 然而,传统产业在经济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这些产业贡献了巨大的增加值,在出口贸易中也占据重要地位。同时,传统产业也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为社会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
拥抱变革:传统产业的智能化转型
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招工难的问题日益突出,以及劳动者对工作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劳动密集为特征的传统产业亟需通过技术创新来实现转型升级。与技术密集型的新兴产业相比,传统产业更迫切需要采用新技术、新生产工具和新生产方式来取代传统的技术和生产工具。
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制造,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最有效的途径。工业化进程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机械化、自动化、数字化,而智能化是最终的形态。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为传统产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传统制造+互联网”的模式正在向数字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再加上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最终将走向智能制造的新时代。
智能制造:重塑传统产业的未来
智能制造,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它贯穿于产品、制造、服务全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维护等功能。 智能制造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和资源消耗,还可以实现个性化定制和柔性化生产,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对于传统产业而言,智能制造的意义在于:
• 提升效率: 通过自动化生产线、机器人、智能物流等手段,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缩短生产周期。
• 优化质量: 利用智能检测设备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对产品质量的实时监控和预测,有效降低不良品率。
• 降低成本: 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能源消耗等方式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
• 实现个性化定制: 基于大数据分析,了解客户需求,实现个性化定制和柔性化生产,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
• 推动产业升级: 促进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
智能化改造的市场机遇
传统制造业的智能化改造为智能制造装备及工业软件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遇,值得高度关注。智能制造装备是实现智能制造的基础,包括数控机床、机器人、智能传感器、智能物流设备等。工业软件是智能制造的“大脑”,包括设计软件、仿真软件、制造执行系统(MES)、企业资源计划(ERP)等。
随着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的不断深入,对智能制造装备和工业软件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这不仅为相关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也为技术创新提供了强大的驱动力。
结语
机电一体化、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是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通过拥抱新技术、新理念,传统产业能够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同时,为构建更加繁荣的经济做出更大的贡献。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迎接智能制造的新时代,书写工业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