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业互联网作为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基础和核心支撑,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态势。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下简称“信通院”)数据显示,去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已突破7000亿元,年度复合增长率超过11.5%,彰显出强劲的发展动能和广阔的市场潜力。
一、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工业互联网作为连接企业、设备与生态的关键基础设施,不仅提高了制造业等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水平,也成为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引擎。信通院副所长李海花介绍,目前工业互联网的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已经广泛渗透到石化、钢铁、电子信息、家电、服装、机械、汽车、航空航天等多个垂直行业和领域,为行业创新注入新的动力。
二、政策推动与区域发展并行发力
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与区域示范。近年来,工信部连续发布多项支持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政策文件,涵盖网络基础、标准化体系、安全保障等方面,为行业提供政策引导和制度保障。与此同时,地方层面也紧密配合,许多省市纷纷出台专项政策,以地方实践推动工业互联网的深度应用。
例如,广东省积极推动“5G+工业互联网”的融合发展,制定了为期三年的5G发展行动计划及互联网+工业互联网专项方案。面对5G应用推广中的难点问题,广东提前破解入场难题,解决耗电极大的问题,提升网络覆盖和服务质量。省通信管理局局长苏少林表示,将不断完善政策体系,为产业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
内蒙古自治区也在工业互联网应用方面展现出特色,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打造“5G+智慧矿业”试点。自治区成立了矿业联席会议制度,联合多方力量推动5G无人驾驶、边缘计算等技术的应用,助力矿产业的智能化升级。付旋局长指出,这些项目不仅解决了传统生产中的痛点,也推动了地方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产业升级。
三、典型应用与行业示范
工业互联网在实际应用中已取得丰硕成果。从工业设备的实时监控、远程维护,到大规模定制化生产,再到智能物流和企业管理,工业互联网的实践场景不断拓展。2018年,工信部组织了覆盖15个行业的72家试点示范企业,推动设计、生产、维护和企业管理等多个环节的深度融合。
以海尔为例,去年10月,海尔成立了“5G联合应用实验室”,并搭建了基于大规模定制和智能制造的5G应用测试平台。公司已联合华为、中国电信、移动、联通等企业合作开展多场景测试,累计验证19个工业应用场景,为工业企业实现技术落地提供了宝贵经验。这些成果显示,工业互联网正逐步成为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加速器”。
四、未来发展趋向:加快建设、扩大应用与保障安全
专家指出,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仍处于关键的窗口期,未来应从三个方面深化推进。首先,加快基础网络建设,确保5G和其他关键技术的持续升级和普及;其次,扩大应用示范,通过行业深度对接,加速技术落地和产业融合;第三,强化安全保障,构建安全、可靠的工业互联网环境,为企业创新提供坚实支撑。
信通院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研究所副所长刘默强调,近年来许多行业性系统集成商在技术整合和应用推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行业对工业互联网的认识加深,未来的重点将是实现从理念验证、试点探索向规模应用的转变。
五、展望:工业互联网引领制造业全面升级
综上所述,工业互联网正成为推动制造业由传统模式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核心力量。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应用场景的不断创新,工业互联网将持续推动企业效率提升、产业链优化以及创新生态构建。未来,在“新基建”的支持下,工业互联网不仅将带动更多行业实现数字化转型,还将深化智能制造、智慧矿业、智慧交通等多个方向的发展,助力实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结束语
工业互联网作为国家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之一,正在迎来加快发展的黄金期。从区域试点到行业示范,从技术创新到系统集成,它正以领域融合、技术突破和安全保障为三大支撑,为传统产业赋能,开启制造业数字化新时代。未来,持续深化技术创新与应用推广,将是实现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