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智能玩具给用户的隐私安全带来了不容忽视的风险

   2019-06-19 工业品商城184
核心提示:全球的半导体知识产权提供商ARM做出了一个细微而重大的转变,该公司悄然更新了自己的品牌标志,原先采用英文大写字母书写的“AR

   全球的半导体知识产权提供商ARM做出了一个细微而重大的转变,该公司悄然更新了自己的品牌标志,原先采用英文大写字母书写的“ARM”字样变成了小写的“arm”,线条更为圆润。根据其透露的信息,此举是为了进一步彰显ARM旗下产品推动万物连接的形象,呼应万物联网的发展。

  物联网智能玩具给用户的隐私安全带来了不容忽视的风险。业界正不断加大物联网安保技术的研发力度,这必将惠及物联网玩具。不过,在强力有效的安全保障技术出现之前,消费者在购买物联网玩具时还需谨慎。 

  可爱与可怖并存 物联网玩具亟待加强安全保障

   然而,现实中也的确有一些可爱与可怖并存的玩具。它们并不是电影中那样年代久远的物,隐藏着古老的秘密与怨灵,恰恰相反,这类玩具诞生未久,它们的“恐怖”元素主要来自于科技和人本身——物联网智能玩具给用户的隐私安全带来了不容忽视的风险。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大,不少年轻父母难以长久陪伴孩子,而物联网玩具则为他们提供了一双“千里眼”。只要将玩具联网,并放置在孩子周围,身在单位的父母便可随时查看孩子在家的动态,与之沟通。这类玩具甚至可以帮助父母监督保姆的工作,避免虐童事件的发生。此外,当孩子走出家门、远离了常规活动范围,玩具可及时发出警报通知父母。

   集成了强大人工智能系统和丰富数据库的物联网玩具不仅可以充当半个保姆,还可以做孩子的好老师、好伙伴,根据使用者年龄推出不同的课程和游戏,寓教于乐,与儿童实现有趣的对话与交流。又加之此类产品往往被赋予可爱呆萌的造型,因此深受儿童喜爱、家长欢迎,近年来逐渐成为玩具产业的新蓝海。

  2015年,玩具厂商伟易达的数据库被黑客入侵,640万份儿童个人资料遭到泄露;今年2月,玩具厂商“创世纪玩具”生产的“凯拉”娃娃被德国政府紧急叫停销售,原因就在于这款智能玩具可能通过物联网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侵犯使用者的隐私……本来,物联网玩具的远程监控功能是为了保护儿童的安全,但当监控孩子的人不只是家长时,安全卫士就瞬间变成了犯罪分子的帮凶。

  此外,儿童智能手表、手环等可穿戴产品,也与玩具一样可能把儿童的隐私和行踪暴露给物联网黑客。甚至,成人隐私也会遭物联网玩具外泄。2016年,加拿大标准创新公司就因通过性爱玩具秘密搜集用户行为数据而被消费者集体起诉;而德国多家成人玩具制造商推出的可通过蓝牙连上手机或计算机的产品,允许用户远程操作,也意味着黑客能够入侵网络并对讯号进行干扰。

   安全问题解决不好,物联网时代永远不会来临。当前业界已然认识到这一点,不断加大物联网安保技术的研发力度,这必将惠及物联网智能玩具。不过在强力有效的安保技术出现之前,消费者在购买物联网玩具时还需谨慎。明确玩具是否必须联网、用户必须上传哪些信息、设备默认密码能否更改以及仔细阅读使用说明等会让用户避开不少潜在的风险。

  不过,家长在积极拥抱物联网玩具时,应当注意到这样一个问题:物联网产业普遍存在且尚未解决的安全问题,也同样潜伏在这些玩具身上。而玩具一旦被黑客悄悄攻击,孩子乃至整个家庭的隐私便面临泄露的危险,这甚至会对家庭成员(尤其是儿童)的人身安全造成负面影响。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