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我国第一个三相交流高温超导电缆系统在中科院电工研究所试验运行成功。至此,该所历经6年攻关,完成了从一条电缆到一个完整系统的创建。
在此基础上,在国家“863”重大项目和甘肃长通电缆科技股份公司的支持下,该所与中科院理化研究所合作,从2002年开始,开展75m、10.5kV/1.5kA三相交流高温超导电缆的研究与开发。作为阶段性开发研究成果,2003年8月,成功地完成了10m、10.5kV/1.5kA三相交流高温超导电缆的研制。试验结果表明,该超导电缆系统性能稳定、主要技术指标均达到了应用的要求。
北京大学理学部主任甘子钊院士评价说,这一完全自主研究开发的成果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也使我国跻身于高温超导电缆研究开发的国际先进行列。
高温超导电缆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损耗低和传输容量大的优点。利用它,可以实现低损耗、高效率、大容量输电。它还有不污染环境、对外无电磁干扰、无火灾危险、安装过程中占地少、不受意外灾害影响等独特优点。
目前,我国环境监测仪器的生产企业有140余家,年产值4.8亿元,约占全国环保产品产值的2.3%。环境监测仪器的主要产品是各种水污染和大气污染监测、噪声与振动监测、放射性和电磁波监测仪器。我国生产的烟尘采样器、烟气采样器、总悬浮微粒采样器、污水流量计等环境监测仪器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市场上占有很大比例。国产大型实验室用原子吸收、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气相色谱仪等监测仪器自动控制技术采用程度较低,关键零部件尚依赖进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