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瓶颈”

   2019-06-26 工业品商城189
核心提示:标准化建设已成燃眉之急近年来,我国物流业迅猛发展,但由于物流标准建设滞后、推行受阻,各行各业守着自己的物流标准,各行其

    标准化建设已成燃眉之急

近年来,我国物流业迅猛发展,但由于物流标准建设滞后、推行受阻,各行各业守着自己的物流标准,各行其道,导致物流成本过高,效率低下。专家认为,我国即将全面开放物流领域,与国际物流接轨,制订并推行统一的物流标准已成燃眉之急。

但国内机床生产企业所占份额却日渐缩小,专家呼吁,国内企业应加大高端市场投入,缩小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

    我国已陆续制订出台了《商品条码》、《储运单元条码》和《物流术语》等国家标准,但这些标准都是推荐实行,不具备强制性。而且,由于物流业涉及的领域和行业十分广泛,统一标准短期内会触动一些部门和行业的既得利益,导致国内物流标准化推进步伐十分缓慢。

目前我国有70多万个与物流有关的机构和企业,其中多数是传统企业的流通部门转换而来,不同行业企业和运输部门,各有各的物流标准,导致我国水、陆、空联运规模一直拓展乏力;海运与铁路集装箱的标准不统一,极大地影响了我国海铁联运规模的扩展;仓库、站台、货架、储罐的标准不统一,极大地阻碍了货物运输、储存、搬运等机械化、自动化水平的提高。这些因素致使我国物流成本较高,效率低下。统计资料显示,国内限额以上工业企业流动资金的年周转次数不到2次,商业流动资金的年周转次数不到3次,而一般发达国家却在10次以上。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面对市场国际化的竞争,国内物流企业既要与进驻国内的跨国物流商一较高低,还要走出国门,参与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的国际竞争,可谓任务艰巨。然而由于近两年受到社会的“热捧”,我国物流业凸显出种种弊端,已成为制约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瓶颈”。

德国科隆专科大学的科学家认为,为汽车发动机加上聚氨酯绝缘罩既可节油,还有利于环保。

    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我国物流费用支出达1780.8亿元,相当于当年GDP20%。物流费用占比每降低1个百分点,就可节约近900亿元。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物流专家们建议,政府管理部门和行业组织应在国家标准制订中扮演重要角色,一要抓紧制订与物流相关的各种标准,建立起统一的物流标准化体系;二要加强协调和组织工作,加快物流标准化步伐;三要加强对物流从业人士的培训工作,提高企业法人的标准化意识和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提高全社会的物流标准意识和标准化水平,加速融入国际物流标准体系。

    存在三大“虚热”

    有“利润泉”之称的现代物流,近两年受到社会“热捧”,各地、各行业的物流规划陆续出炉,物流园区建设如火如荼。这股物流“热潮”所伴生的“虚热”现象,近年来也日益凸显,一些专家对此深表忧虑。

    虚热之一:言必称大,不求实。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至少有20多个省市和30多个中心城市政府制订了区域性物流发展规划和政策,各相关行业也都制订了行业性的物流发展规划。这些地方性的物流发展规划,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如何推进当地物流业的扩张、建设上。一些地方盲目贪大,不讲实际,所规划的物流体系大大超出了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实际市场需求。而且,各地政府、各行业制定出台的规划,彼此间难以实现有机衔接,只求“独大”,反而束缚了我国物流业的健康发展。

    虚热之二:行必建园,不求物。目前,不少地方将开发新物流园区作为发展物流的品牌,动辄投资几千万甚至几亿元,圈地数百或上千亩,建立高档次的物流园区。武汉市目前已建或在建的大型物流园区为数不少。仅一家交通投资公司就耗资1.5亿元兴建了占地650亩的舵落口货运中心。全国各地不少物流园区存在着定位不明、布点不当等问题,重复建设和闲置浪费现象比较突出。2001年,一片位于北京市通州区的500亩土地曾吸引了全国物流界人士的目光--投资2.5亿元建成的华通物流园是当时国内仓储面积最大、技术设备最先进的物流园区,然而,在建成后的一年里竟没有与外界签订一份真正的商业合同,使整个物流园陷入运作危机,后不得不在北京市相关国资管理公司的主导下进行艰难调整。

    虚热之三:改必换牌,不求质。为赶时髦,追浪潮,国内一些传统货运公司、仓储企业,不进行实质性的改革,只是简单地换牌更名为“物流企业”“物流中心”等等,使我国物流企业数量迅速膨胀。全国现有约70万家物流企业和机构,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交通、物资、粮食、商业等部门的下属企业简单变身而来,普遍存在着服务意识不强,技术水平落后等问题,很多企业只能简单地提供运输、仓储等单项或分段物流服务。我国2300多万家公路运输企业,平均每家仅拥有1.43辆运营车辆。且这些企业的运输车辆和仓库大多缺少湿度控制、冷藏储存和避免污染的特殊商品分隔设施,不能满足客户的特殊运藏要求。

    物流业发展遭遇人才“瓶颈”

    随着我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物流人才尤其是高级物流管理人才需求日增,预计到2010年,全国需要物流高级人才20-3-万。由于我国物流专业人才学历教育、职业培训以及上岗资格培训都没能普遍、有效地开展,导致当前物流人才奇缺,已成为制约现代物流发展的一个突出“瓶颈”。

    2001年以前,我国高等院校中实际上在进行物流专业或专业方向招生的大约有15所院校,其中仅有两所院校获得教育部正式批准。2002年,正式招收物流管理或物流工程专业的大学上升到40多所。此外,还有大批有关物流的在职短期培训班。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几位物流专家介绍,一些高校在开设物流专业之前,没有做好充足的理论和师资准备,缺乏系统的、生动的、本土化的物流理论支持,培养的学生很难在短期内适应实践工作要求。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