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水电开发和利用取得世界公认的成就。到1993年底,全国运行中的小水电站达6万多座,目前全国97%的的乡、92%的村和87%的农户通了电;小水电作为一种有效的农村能源,在实现中国农村电气化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已有109个县实现了初级农村电气化,200个县正在开展第二批初级农村电气化建设。
小水电开发取得世界公认成就
我国具有丰富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水能可开发资源为3.78亿千瓦,目前已开发利用11%;生物智能资源,包括农作物秸秆、薪柴和各种有机废物,利用量约为2.6亿吨标准煤,占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的70%,整个用能的50%;我国太阳能年总辐射量超过60万焦耳/平方厘米,开发利用前景广阔;风能资源总量为16亿千瓦,约10%可供开发利用;地热资源尚待继续勘探,目前已探明的地热储量约为4626亿吨标准煤,现利用的仅约十万分之一;我国海洋能源资源亦十分丰富,其中可开发的潮汐能就有2000万千瓦以上。
太阳能利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太阳能的利用技术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国内太阳能热利用方面,主要有太阳能热水器、太阳灶、被动式太阳房和太阳能干燥器。经过十年的努力,我国太阳能热利用在这四个领域技术已基本过关,科技成果不同程度地转入小批量生产,有了一定数量推广应用的覆盖面,在缓解当地常规能源短缺、减轻生态和环境恶化等方面收到了实效。据1993年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推广太阳能热水器230万平方米,被动式太阳房180万平方米,太阳能农作物温室34.2万公顷,太阳灶14万台,太阳能干燥器13200平方米,并一直保持发展势头。国产太阳能热水器平均每平方米每年可节约100公斤ˉ150公斤标准煤,节能,社会效益十分明显。
我国的太阳能光伏发电应用始于上世纪7O年代,但直到1982年以后才真正发展起来,在1983年?1987年短短的几年内先后从美国、加拿大等国引进了七条太阳电池生产线,使我国太阳电池的生产能力从1984年以前的年产200千瓦跃到1988年的4.5兆瓦。在应用方面,我国目前太阳电池主要用于通信系统和边远无电地区,年销售约1.l兆瓦。特别是我国迄今尚有28个无电县,上千个无电乡村,成千个无电岛屿,对解决这些边远偏僻地区供电门围光伏发电已经并将更有效地发挥作用。目前西藏的9个无水力发电县中,已建成2个功率分别为IO千瓦和四千瓦的光伏电站,其余7个已纳入国家计划正在兴建之中。在太阳电池研究方面,实用型单晶硅电池效率达12%~13%,多晶硅电池为9%~1O%,非晶硅电池为5%~6%。虽然高效硅电池及非晶电池的实验室水平与国外相差不大,但在向生产力转化方面却差得很多,有些新型且有潜力的太阳能电池的研究国内尚属空白。
今年国家新开工项目大幅增加,新开工项目占施工项目的比重由上年的63.1%提高到65.3%,提高了2.1个百分点,项目增加量比上年增加4500多个,表明国家未来将继续保持投资增长趋势,连续投资增长潜力持续加强。但在投资的资金来源中,事业单位自筹资金从去年同期增长28.5%提高到48.6%,提高了21个百分点,而政府预算内资金却从去年同期增长42.2%下降为今年的2.7%,降低近40个百分点;同时,由于企业盈利水平逐步提高以及效益保持稳定增长,增强了企业投资的积极性。显示出投资自主增长发展趋势,未来投资自主增长活力将明显加强。
其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继续发展
其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也有了一定的发展。我国地热资源现已利用的相当于40O万吨标准煤。值得一提的是我国西藏的地热开发利用,羊八井地热电站现装机总容量2.5万千瓦,年发电量达9700万度电,为拉萨电网供电的50%,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地热电站。氢能等极用应用前景的新能源技术开发尚处于实验室试验研究阶段。
2004年美国经济将实现全面复苏,对世界经济步出低谷发挥重要作用,亦对我国经济产生积极影响。从国内经济形势看,为进一步提高消费需求增长动力,减少收入差距、就业压力,解决资源破坏、环境污染严重等制约我国经济健康发展问题,国家将继续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及继续实施扩大内需和扩大外贸出口的方针,因此将会继续促进大量消费钢材的第二产业的发展;同时随着国家投资610亿元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决策的实施,也必将进一步拉动钢材的旺盛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