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2002年的中国造纸工业
2002年中国造纸工业的生产量为3780万吨,比上年递增18.13%,消费量为4332万吨,比上年递增17.62%。产销两旺。进口纸和纸板636.94万吨,比上年递增13.2%,进口纸浆526.49万吨,比上年递增7.36%,进口废纸687.26万吨,比上年递增7.06%。这三项纤维性原材料的进口总量达1874.58万吨,其中纸浆和废纸折合成纸,占消费总量的42.3%。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造纸企业共2587家,较上年减少了33家,从业人员77.85万人,较上年减少2.85万人。资产统计2240亿元,较上年增加4.3%。工业总产值1398亿元,较上年增长16.1%,销售收入1318.56亿元,较上年增长15.9%,利税总额140.1亿元,比上年增长34.1%,利润总额72.82亿元,比上年增长50.5%。
按产量排,前20名企业总产量698.1万吨,占总量的18.5%,销售总额351.12亿元,占总额的26.6%,利润总额35.53亿元,占总额的48.8%。
从以上这些数据看:
1.1中国造纸工业的总产量和消费量已居世界第二位,是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1.2按消费总量计,其中以木材纤维生产的纸和纸板已占消费总量的42.3%,这说明中国社会发展到今天,对木浆纤维生产的纸和纸板的需求已超过40%。
1.3从经济指标看,其销售利润率为72.82/1318.6=5.5%,国外资料2001年世界产纸排前150家企业的销售额为3371.92亿美元,利润为164.12亿美元,其销售利润率164.12/3371.92=4.8%,2002年中国销售利润率已达5.5% 可以说已达国际水平。
1.4生产纸和纸板的纤维原料中有42.3%要依靠进口提供,对国际资源的依靠度很高,说明中国造纸工业的风险很大,也是阻碍造纸工业前进的瓶颈。
1.5全行业的利润的近一半,48.8%是由排前20家大企业创造的,说明企业的集中度有所提高已出现竞争力强大的大企业,是行业前进的火车头。
二、 历史地回顾与展望
2.1 生产量与消费量呈指数型的上升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从1979年开始的,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折点,从图1看,在转折点以前,生产量与消费量的增长几乎是同步的,进口量非常小,而且上升的速度相对平缓,而1979-1991年间开始生产量与消费量也基本一致,但上升速度明显加快,如果与改革开放以前联系起来看上升的曲线形式就不能用直线来描述;1991年以后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力度进一步加大,国内生产量满足不了需求量的增长,进口量逐渐递增。这种发展趋势一直持续到现在未见减弱,这就是中国造纸工业在世界造纸工业中突出的表现,呈蓬蓬勃勃的发展势态,其年递增率都在8.0%以上,而世界造纸工业的发展的年递增率却只有2-3%左右,特别进入21世纪后发展更慢甚至出现负增长。
2.2 2020年纸和纸板消费总量的预测
①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2000年5月组织中国的造纸、林业、经济等方面的专家利用消费总量与GDP相应发展法,回归分析法,专家的经验法对2015年的消费总量预测为7600-8000万吨。根据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提出的建立全面小康社会的要求,在2020年的GDP要比2000年翻二番。而沿用此法再延长5 年即2020年消费总量预测为11000万吨,将高于美国的现今消费水平。
②Hannu Oinonen和Nie Xiaorong对中国2020年消费总量的预测为10000万吨,美国的消费总量为10800万吨,欧洲的消费总量为11000万吨,日本的消费水平不到4000万吨,递增速度非常慢。综上所述,2020年中国消费总量大致将达10000万吨或略多,与美国、欧洲消费总量相当,三足鼎立于世界。
三、 产品消费结构的现状与预测
3.1 2002年中国纸和纸板的消费结构情况如表1
3.2 2020年中国纸和纸板消费结构情况的预测
一个社会对纸和纸板的消费结构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变动的,有的品种会上升,有的品种会下降,有的适应新要求而产生出来的新品种。2000年5月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对2015年的消费结构有个预测。现对此结构作一些调整。对2020年的消费结构情况进行预测。
3.3 2002-2020年社会需求的增长
新增生产能力,有的可能从国际上进口,不一定在国内形成新的生产能力。但是我们欢迎国内外的投资者踊跃投资在国内形成新的生产能力。
四、 发展中国造纸工业的瓶颈---木材纤维原料的短缺
以上对2020年消费市场的预测,可谓前途繁华似锦,十分光明。但是要把这潜在的市场变为现实市场,还必须相应增加新的生产能力。建设相应的生产能力问题很多,有资源问题、投资问题、规模问题、技术配套问题、人才的培养问题、------等。但是最为重要的问题就是木材纤维资源和投资两大问题。这两大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都可随之解决。下面先讨论纤维原料问题,投资问题将在节讨论。
2020的需求量预测为10000万吨,估计届时进口纸和纸板量为1000万吨,出口量为500万吨,故总的生产量应为10000-1000+500=9500万吨,预测按1吨纸耗用1吨浆计算。
4.1 林浆纸一体化是中国造纸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中国造纸工业在过去几十年走的是以草为主和草木并举的道路。改革开放以来极力想扭转为以木为主的轨道上来,其中采取进口纸浆和废纸的路子,走得非常通畅,成为中国造纸工业木纤维的主要来源。也曾设想过,到国外去办浆厂,利用国外优越的自然条件,以加速了速生丰产林的生产,但是困难很多,而增加国产木浆的路子却走得非常艰难,在结构中的百分数还每况愈下。2001年全国造纸工业的用浆构成见表2,国产木浆占用浆比例仅为6.7%。而非木浆用浆却居高不下为32.9%。加上废纸中26.9×0.75=20.2的草浆二者合计为53%。全世界除中国、印度等少数亚洲国家外一般木浆所估比例为90%,这就决定了中国造纸产品中低档多,经济效益不高,竞争力低下的根本原因,中国的造纸工业就是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走向国际化的,在国际大竞争的环境中如不能变革这一现状必然愈走愈困难。不管是从历史的经验和现实的经验都告诫我们必须走以木浆为主的道路。根据国外巴西、西班牙、葡萄牙等国的经验,只要经过20年的努力采用正确的政策引导就有可能改变到以木为主的原料结构。届时我国的原料结构就如表2所示,木浆的比例可以上升到84%,(37 + 55 – 8 = 84,8为草浆所占的比重),接近国际水平。这样国产木浆就要从现在的200万吨增加11.6倍达2511万吨,这个任务是艰巨的,难度也是相当大的,但是采取措施得力也是可及的。
4.2 开发2515万吨木浆是个需要费时的奋斗过程
2001年2月国家计委、财政部、林业局发布了《关于加快造纸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的若干意见》以来。全国造纸、林业部门已经行动起来了,全国已有72家造纸企业,南方开发马尾松、桉树等速生丰产品种,北方开发落叶松、樟子松、杨树等速生丰产品种。现在开发的面积已达47.4万公顷,规划到2010年开发的面积为568.4万公顷。但是所有这些林场都缺乏资金,其中已上报到前国家计委的立项报告有13项,个别项目资金不落实尚未获得批准。现在黄淮流域,有的地方实行“订单”造林,就是用材单位向林农签出订单,先给部分种植林木的钱,等树木成材后,定向卖给用材单位。这种方式解决了用材单位林场基本建设投资,值得推广。但是也有一定风险,即成林的木材售价届时随行就市,像目前杨木卖到400元/m3,纸厂就难以承受,就会出现扯皮现象,同时也难按纸厂要求做到定向培育。
国家林业局在开发生态平衡的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同时,也开发了经济速生丰产林。
中国造纸工业2020年总的木浆生产能力为2515万吨,需用木材2515万吨×5=12575万立方米,每公顷林地的年材积生长量以50立方米,出材40立方米计,则需要新建林地
12575万立方米/40=314.4万公顷
对国家开发速生丰产林面积而言仅为314.4/4667=6.7%。仅占开发的速生丰产林的一小部分。现在实施这些速生丰产林的办法还是过去计划经济那些办法,不是由建设单位林地一块一块地有效经营开发,而是广种薄收,缺乏管理,只见造林,难见成材,这样的人工林面积很大,成效甚微,要改变这种状况,一定要和农业政策一样,由具体的法人承包。现在国家对农业土地的承包制又延长了30年不变,使承保人安心开发,将来林业也要这样,使承包人安心开发有使用权、经营权、收获权,做到责、权、利都有保证,这样才能真正把开发速生丰产林落实到实处,见到成效。
还有一个问题,开发造纸林是一个长期过程。现在的造纸厂是从计划经济脱胎而来,财力单薄,国家要在经济上给以支持,国家开发银行要大力给予信贷。这种改善生态环境,发展林业与造纸业促进许多宜林地区的经济发展意义,均极为重大。
五、 欢迎国内外的投资者积极投资中国造纸工业
5.1 2020年前中国造纸工业需要巨额投资。
近20年来,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有很大发展,已经成为现实能源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木前各类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年提供约3亿多吨标准煤(其中大部分是生物质能,在目前的商品能源统计数字中并未计入),这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满足广大农村和边远地区人民生活的能源需求起到了重要作用。
2020年中国造纸工业发展预测,制浆生产能力将发展到2515万吨,减去现有化学浆200万吨,新增2315万吨,(详见表4。)造纸生产能力将发展到9500万吨,新增生产能力为5765万吨,(详见表4.)按照国内大项目的投资经验,并参照国际单位产能投资数,大致估计对投资的需求,为了方便对比,本节均以美元为计算基础。
5.2 现有企业现代化改造所需要的投资
2002年全中国3780万吨的总产量是由3500家工厂生产能力构成的,随着现代化进程,其中至少一半工厂的产能将被淘汰,改造成现代化企业。这部分投资估计将达400亿美元,因此2020年前对投资需求将为:
768+400=1168亿美元
风能开发利用继续发展。我国风力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6万千瓦。上世纪80年代以来,50瓦至2O0瓦的微型风力发电机相继研制成功并投入批量生产,目前约有12万余台在内蒙古、新疆、青海等牧区草原和沿海无电网地区运行,解决了渔、牧民看电视和照明问题。1千瓦~2O千瓦中、小型风力发电机组达到小批量生产阶段,目前正在研制50千瓦~200千瓦的中、大型风力发电机有14个风电场正在建设当中。与此同时,低扬程大流量和高扬程小流量两种新型风力提水机已研制成功。此外,在全国风能资源调查,风力机性能测试技术基础理论研究、风能综合利用、国外风力机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及风电场的试验运行方面均取得进展。
1、资金支出是37家大公司的统计,估计占全行业产能大部分;
2、总产能是全行业的统计;
3、资料来自1999年美国造纸年鉴。
5.3 中国造纸工业的发展能吸引到所需巨额资金吗?
5.3.1从发展的历史看,造纸工业本身是能自我壮大的。上述美国每年用于发展的资金,基本上都是造纸工业本身的资金和自筹资金。一些新组建起来的大造纸集团筹资能力都是很强的。但从当前国内外经济发展的总形势看发展生产所需要的市场,原料,技术,资金等几大要素中,市场是极其重要的,目前国际上多数传统产业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国际资金技术都在积极寻找投资机会。中国的巨大市场前景正是成为吸引各方投资的亮点,特别是加入WTO后更为外资进入中国市场铺平了道路。现在改革力度加大,筹资的渠道很多,正常的银行贷款,股票上市筹集社会资金,资金变卖,中外合资等都为扩大融资创造极为有利的条件。不过吸引外资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渠道。
5.3.2 寻找国际资金
现在国家扩大开放,加入了WTO这就为吸引外资创造了条件。目前进入中国的外资多数是东南亚华人或华裔,他们与中国同源同文化,了解中国社会和了解中国国家的政策大胆地在中国进行投资。欧美大造纸集团也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对投资环境多数还处于调查研究阶段。
第一、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市场潜力很大,政局稳定,经济处在高速发展阶段,GDP的增长为7-9%在中国投资安全性很高。放眼世界从国际上看,欧美的市场有限,目前生产能力有富裕,就投资的环境而论,其他任何地方都不如在中国投资安全,有效,可获得较高回报率。
最近国际设备制造商在华签订了许多大合同,如metso和APP签订一个日产2000吨挂面纸板合同,价值2.2亿欧元;Kadant Black Clawson与广东玖龙签订了一项为每年450000吨挂面纸扳配套的纸浆系统;metso与山东太阳签订了一个16万吨高级文化纸机的合同,价值3500万欧元;metso与江西晨鸣纸业签订一个幅宽8.6米,车速2000米/分,日产1213吨LWC的合同,价值1亿欧元;APP与Kvaerner签订了一项价值1亿欧元的日产3000吨的制浆生产线合同,同时正在商讨碱回收设备的供货。这些合同的签订正说明投资中国的造纸工业的高潮正在来临,形势十分喜人,在这样短的时间内,签订这么多大合同是不常见的。
第二、中国政府鼓励外资投资造纸工业。2002年4月实施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规定:
1)年产30万吨以上的化学木浆,年产10万吨以上的化学机械木浆和原料林基地的林浆一体化工程建设,经营等。
2)高档纸及纸板生产经营
这些规定表明了中国政府对外资的态度也是外资在中国投资能获得各种利好的基础。
第三、2002年年底国家又出台了《利用外资改组国有企业暂行规定》,《关于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有关问题的通知》,《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等三个文件,对外资进入国有企业和外资购买国有企业的股权又作了进一步的明确和规定,无疑这对外资进入中国市场创造更有利的条件。最近瑞士银行购买宝钢上港集装箱等四家A股,开始打开了中国股市大门。
第四、在中国开发区投资的外企,投产后所得税可以免缴二年,减缴3-5年,如果是林业,在以后的10年内还可以减免15-30%的所得税。
第五、在中国投资建设新工厂,土建费用和公共工程的费用比在西方国家建设至少可以节省投资的三分之一左右;如果是建设日产400吨利用废纸为原料生产的纸板的工程,利用中国制造的设备基本可以节省30-40%左右的投资; 如果是收购国有企业或购买中国国有股进入中国市场的,其实惠的地方还很多,中国有点规模的企业现在有2500多家,今后保存下来的恐怕只在1000家之内,选择收购国有企业的余地很大,实惠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