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并购重组活跃 ,行业自身结构优化步伐加快
2003年机械工业大型国有企业集团改制重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工作有实质性进展,重大骨干企业改组、并购的重大事项迭出。先后有东风汽车的战略重组、新疆特变电工并购沈阳变压器和鲁能泰山电缆、北京第一机床厂与大隈的合资迁建、长沙中联重科并购浦沅工程机械、北汽福田收购河北宣化工程、郑州宇通客车接手郑工集团,上海电气集团推出资产总量达80亿元的108家企业向境内外招商引资进行改制重组等。
Alstom公司兼并Sprecher Energie公司后增强了中压充气柜和高压GIS的研发和生产能力,后又兼并了德国著名的百年老店AEG公司,使其自能式SF6断路器形成并列的两个系列--FXT型和SI型。新成立的德国Alstom T&D公司加大了研发力度,研发出第二代热膨胀式SF6断路器。Alstom公司在中压领域主要研发SF6断路器,为
了占领中压真空断路器的广阔市场,该公司后来又兼并了专业生产真空断路器的德国萨克森工厂。
2、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提高了机械工业的市场适应能力
在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迅速发展的同时,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得到更快发展,机械工业资本多元化明显增强了行业对市场的应变能力。2003年机械工业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总产值增长15.52%,贡献率11.03%;民营企业增长31.96%,贡献率45.00%;三资企业增长43.60%,贡献率43.97%。十年前的1993年,机械工业总销售额中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三资企业,民营企业三者之比为72:10:18,五年前的1998年为50:20:30,2003年为15:36:49;十年前的1993年机械工业利润总额中三者之比为62:16:22,五年前的1998年(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为负数):50:50,2003年为7:56:37。可见,目前三部分企业中民营和三资企业在行业销售收入的总量中已占大头,三资和民营企业的利润更已占到了90%以上。
(二)产品结构、技术结构优化升级,促进机械工业快速发展
1、新产品快速发展
2003年机械工业新产品产值同比增长38.93%,在机械工业总产值增长31.90%中,依靠新产品拉动的达7.98个百分点,占四分之一。产品结构、技术结构调整的成果,集中反映于新产品发展取得突出成绩。
2、技术进步极大地提高了我国机械工业为重大工程项目提供关键装备的能力和信心
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南水北调,青藏铁路等重大工程技术装备的自主研制和生产取得重大成果。以当前最急需的电力工业装备为例。三峡电站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混流式70万千瓦水轮发电组,已掌握其核心技术。左岸电站已投产的6套机组中,其核心部件中最大直径10米多,净重400多吨的水轮机转轮在国内组焊4套;
又如以当前众所关心的汽车产量为例,轿车在汽车产量中的比重,2002年为30.55%,2003年上升至45.43%,产品结构升级很快。
再如机床,在快速发展的数控机床产量中,加工中心增长迅速。五轴联动叶片加工中心、大型数控龙门车铣加工中心、大型落地镗铣加工中心、五面加工中心、大型车削加工中心等都已研制成功,一大批高档数控机床进入用户关键生产部位。2003年国际机床展中,39台五轴联动机床国产的占了18台,改变了国际强手对我国垄断的局面。
(三)对外经济贸易达到新的高度
1、出口交货值快速增长
2003年出口交货值3421.28亿元,同比增长31.80%,出口率达13.86%,比上年12.03%高1.83个百分点。
机械工业出口率持续提高,1983年不到3%,1993年5.01%,2003年13.86%。
2、外贸进出口增势强劲,大进大出的格局正在形成
2003年,机械产品对外贸易增势十分强劲。进出口总额达1559亿美元,增长50.15%,是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机械产品进口额和出口额分别达到976亿美元和583亿美元的新纪录,同比分别增长50.91%和48.88%,大进大出的格局正在形成。
3、加工贸易发展迅速
2003年,机械工业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575.49亿美元,占机械产品外贸进出口总额的36.91%。其中加工贸易出口322.57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55.31%;加工贸易进口252.91亿美元,占进口总额的25.92%;实现顺差69.66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