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疗机器人“占领”大小医院的同时,新兴的医疗无人机正在医院外发挥着同样重要的功能。随着医疗无人机技术的完善与应用场景渐趋清晰,商用服务进程也正不断加快。 医疗无人机商用服务加速
然而,终端传感设备并非要无限制增长下去,其数量过剩不仅会侵占人类的生产生活空间、造成能源与资源浪费,还将反过来终危害物联网本身。未来,当终端足以支撑起一个覆盖全球的完整物联网系统时,它就不再是多多益善,而需加强优化整合。
在前物联网时代,城市各部门对自己所辖领域每日产生的数据缺乏有效而全面的采集方法,因而难以实现高精度的实时管理。物联网落地后,遍布城市各处的传感器能实时向人类汇报工作,各部门终于可以把握相关信息。但是,这还远远达不到智慧城市的理想标准。如果各部门仅仅满足于这种各自部署终端、搭建网络的各自为政状态,则业务水平与前物联网时代不会有太大分别。
对此,坦桑尼亚政府表示将予以支持。坦桑尼亚政府特别声明称,2018年年初,Zipline无人机将在首都多多马投入使用,用以配送血液、疫苗、药品和诸如缝合线和静脉管等其他医用物资。此后,在该国的西北部和南部,还会增设三个配送中心,以进一步完善配送网络,提升配送服务效率。
医疗无人机的应用将为许多限制性场景的医疗救助工作带来全新突破。
首先,医疗无人机可以到达运输困难的受灾地区。在灾区,由于会发生次生灾害,造成道路拥堵、坍塌等不利状况,交通运输极其困难。而伤者的救助分秒必争,血液等紧急医疗需求品的物流运输相比于供给量是更大的挑战。而医疗无人机就可以携带关键性医疗物快速进入灾区,及时运送到需要的地方,而无需飞机机组人员或是地面抢险人员冒险。
其次,医疗无人机能为偏远地区救助快速提供紧急物资。在偏远地区,一旦有民众或是游客等发生意外,想要获取及时援助可能非常困难。而医疗无人机则可以根据具体救助需求,携带特定的医疗用品快速抵达,以及时稳定病情或是伤情,为后续的医疗救助奠定重要基础,大程度保障人员的安全。
此外,医疗无人机还能充当救护车“助手”。在城市中,要想等到救护车也需要一定的时间,要是遇上道路拥堵更是不乐观。因而,即使是在城市地区,医疗无人机也能发挥巨大作用,在救护车到达之前,配备的摄像头能帮助探明被救助者附近的交通情况,并对病人或伤者进行初步的观察及评估。同事,语音通信功能也能指导他人在医务人员在到达前协助进行急救。
医疗无人机的未来发展除了需要在空气动力学和电池设计上下足功夫,以让无人机拥有更远的航程和更大的载重,还需要系统性地解决法律与安全这两大难题。
目前,多数国家尚未批准医疗无人机的飞行服务。因此,如果医疗无人机想要大规模投入商用,还需所在国对本国法律进行调整与完善,同时通过向医疗机构或服务商颁发许可证等方式来规范医疗无人机的使用。
在安全方面,医疗无人机与其他无人机一样,需要持续提升飞行稳定性,并加强对于网络安全的重视,防范可能遭受的干扰甚至恶意攻击。 当面临的诸多障碍得到一步步解决后,医疗无人机将有望迎来真正的行业风口,向全球性新兴主流产业大踏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