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发电设备行业的"大跃进"式发展潜藏着巨大的风险

   2019-08-02 工业品商城193
核心提示:事实上,就在去年电站建设如火如荼的时候,就已经有业内专家发出要防范电力设备行业大起大落的警示。2004年,全国净增装机容量4

   事实上,就在去年电站建设如火如荼的时候,就已经有业内专家发出要防范电力设备行业大起大落的警示。2004年,全国净增装机容量4929万千瓦,总装机容量为44070千瓦,较之2003年增长12.6%。种种现实迹象表明,2005年对于发电设备行业来说,又要迎来一个历史的最高峰。20054月初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向媒体发布,今年新投产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6500~7000万千瓦。今年1~3月,发电设备产量已经达到1675万千瓦,同比增长27.7%

  在机械工业13个行业里仪器仪表不属于增长最高的行业,没有前两年的工程机械或者汽车增长那么高,近两年都是20%多,没有超过30%,但这对于仪器仪表来说已经很快了。正常情况下,仪器仪表年增长率在7%7.5%。前两年仪器仪表在国际发达国家不是很景气,一般增长率3%,我们增长10%14%不算慢。

  这两年受宏观经济的影响,仪器仪表行业的增长率都在20%25%之间,今年上半年销售收入增长24.9%,工业总产值增长近20%,对仪器仪表来说是一个比较高的增长速度。但是可以看出增长速度与前两年相比有所下降。从整个行业的运行态势来看,大部分企业都还感到日子相对好过,主要企业还没有明显感受到宏观调控的影响。

    也许是旁观者清,富兰克林邓普顿投资集团权威人士日前也提醒,电源建设的大干快上,造成电站设备生产企业现有生产能力不足而不得不通过外协、采购加工半成品等方式增加产能,而电站设备行业实际是处于寡头垄断态势。从这个角度来看,井喷实际上是在透支行业的未来发展空间,从而导致这些行业龙头利润流失。另外,电站设备的寡头竞争也意味着行业风险就是各大生产厂商直接面对的经营风险,公司业绩将随着行业周期同步大幅波动。

    风险链条

    发电设备制造行业的风险有些身不由己。

    电力需求的强劲,刺激了电力投资的狂热,五大发电集团到处"跑马圈地"建电站,拓展了发电设备市场空间,卖方市场出现了,"饥饿"了很久的国内发电设备制造企业难免"暴饮暴食"。受惠于行业总体景气,东方电气集团、上海电气集团、哈尔滨电站设备集团三大主力厂商订单安排到了2007年。业内人士戏称:"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于是,企业产能面临着考验。然而,伴随着机遇,风险也由产业链条传递给发电设备行业。

    电力建设的特点之一就是受国家政策的影响较大,2004年电力投资过热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电力布局结构,继32号文件叫停了1.25亿千瓦违规电站项目之后,国家环保总局又接着公布约30家违规项目,其中绝大部分是电站建设项目。随后,在两会期间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电站项目清理及近期建设安排有关工作的通知》(8号文)给32号文的一个交待,最终被""住的项目仍有5000万千瓦之多。对于手里握有违规项目订单的发电设备制造企业而言,这无疑是件麻烦事。

    近来,发电设备制造厂家加班加点赶工期,产能达到极限,交货时间拖延、质量问题等渐渐为电力用户所诟病;而今年初由进口铁矿石涨价所引起的钢材涨价,对发电设备制造企业成本也是一个打击。发电设备企业都反映,现在是活干多了,利润反倒少了。超高速的发展使许多结构性的矛盾被忽略。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技术开发、管理、人才培养以及国企改革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少急需解决的问题,但这些问题都被高需求、高速度淹没了,这是危险的。

    未雨绸缪 对于未来的风险,国内发电设备企业未尝没有考虑,大多数企业实际上已经在暗暗准备"后路"。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三大设备厂商,他们都在努力地走多元化和高端路线。 哈电集团引进、消化、吸收,30万千瓦循环流化床锅炉、70万千瓦水电、抽水蓄能、9FA重型燃机及联合循环机组等国际尖端制造技术,历经重大装备的升级改造,形成开发设计和生产制造大型煤电、水电、核电、气电、电站总承包工程和舰船动力装置6大核心产品。 上海电气的步子也在加快,2004年上海电气集团成立,整合了3A股上市公司和17家非上市公司的优良资产,核心业务扩展为四大类:电站和输配电设备、机电一体化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环保设备。在发电设备制造上,其核心竞争力体现在核电设备和F级燃气轮机上,还率先进入电站脱硝设备发展领域。上海电气近日在香港上市使其资本来源更加开阔,抵御风险能力加强。

    东方电气集团一直在积极开拓国外市场,在电力建设前景看好的印度市场上已经站住了脚,集团内部人士表示,为印度制造的发电设备利润并不高,为的就是抢占市场。林以达认为:"有国家政策支持,我国发电设备出口也在增加,除了印度之外,南非和苏丹等市场也是挺大的。"2004年,东方电气集团完成了1700万千瓦的任务,产品的结构也在发生变化。仅以集团的核心企业东方锅炉来说,除了现有的投资计划外,该公司在电站锅炉主业上暂时不考虑更多的投资。行业景气期,东方锅炉考虑了更长远的发展,进军与主业相关联的电力环保等领域。 未来的发展呈现出多向度,东方电气集团副总经理李世生表示,这几年电站建设确实有些不正常,超过了国内发电设备厂商的产能。"但是,大起大落的形势不会出现,按照国家的规划,我认为每年生产4000~5000万千瓦发电设备应该是正常的。关键在于积极推进国产化进程,国产化关键是核电装备的国产化。这个问题解决了,国内的厂家以后几年都有活干,甚至还不够。"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