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数据显示,人类从自然界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用于建筑,而建筑中又消耗了全能源的一半左右。中国每年新建房屋建筑面积近20亿平方米,其中80%以上为高能耗建筑,即有近400亿平方米建筑为高能耗建筑,其节能建筑不足总量的1%,建筑能耗高出发达国家2至3倍。
而早在去年底,名列全球500强的施耐德电气公司就在中国全面推出其梅兰日兰旗下的INFRA+系列智能布线产品,同时带来的还有其超前的“透明数字世界”概念。施耐德电气以梅兰日兰INFRA+系列为平台,将这一平台所承载的内容从传统的计算机通讯、信息加以扩展,在建筑方面,融合了消防、安防、自控等综合楼宇控制信息,在工业领域则是对工业生产中应用到的通讯、计算机、工业自动化技术进行整合,从而使信息、控制等多种数字信号可以融合在同一系统内高速、稳定、无障碍地传输。全面满足和丰富施耐德电气提出的具有领先意义的“透明建筑”和“透明工厂”解决方案。
严峻现实表明,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的中国,要在未来15年内保持GDP年均7%以上的增长率,实现到2020年GDP再翻两番的目标,将面临巨大的资源约束瓶颈和环境恶化压力。因此,发展节能绿色建筑刻不容缓,节能低耗建筑将大有市场,前景广阔。
据专家介绍,节能低耗建筑主要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集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低能耗维护结构、中水回收等高新技术为一体,使建筑的节能水平提高60%以上。造价虽比普通建筑高出5到7个百分点,但预计5至8年即可收回成本,可大大地减少能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角度看,还是相当划算的。
发达国家在建筑方面降低能耗、保护环境的经验的确值得我们借鉴。特别是前不久刚刚生效的《京都议定书》为中国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建筑的节能是一项潜力很大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它对促进能源的节约和有效地保护环境,无疑起着积极的作用,我们应当抓住这一全球发展机遇,更好地发展自己,使我们的建筑更具时代特色,做到人、建筑、自然的更加和谐,为子孙万代留下一片洁净而广阔的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