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2005年中国锻造行业中绝非一汽锻造一家感到日子不好过。“在3年快速发展之后,目前中国锻造行业已进入严冬期。”中国锻压协会秘书长张金如是说。而将锻造业拖入严冬的是重型货车市场的大幅下滑,据有关方面提供的数据显示,2005年1~11月全国重型货车产量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38.8%,而一汽集团重型货车产量的降幅更高达74.03%。张金向记者介绍,生产汽车锻件的企业占锻造行业的百分之六七十,其中以卡车锻件为主的企业不在少数,特别是受前两年重卡市场井喷式发展的影响,企业纷纷加大了投入。因此可想而知,重卡市场的“颠覆”对以生产重卡锻件为主的企业意味着什么。在2005年里,一些企业的大型模锻件生产线严重开工不足,不是开三停四,就是停三开四,有的甚至干脆全停。
其次,生产成本的上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内燃机产品对于燃油的需求很高。普通的汽油机出厂测试就要运行20多分钟,而柴油机则更是长达1个小时。所以,2005年燃油价格的疯长不仅让普通百姓感到难以承受,也使内燃机企业的成本飞速增加。而在另一方面,有色金属几年来的持续上涨以及劳动力成本、运输费用的增加也在不断地为内燃机企业带来压力。另一方面,对于国内的整机厂来说,2005年是个“战乱”之年,这是因为不论是汽车还是工程机械,在这一年里都大动肝火,拔刃相向,将一场场价格战打得是血肉横飞。而作为这些主机企业的配套商,诸多内燃机企业也遭受了这种池鱼之殃。主机企业的降价有很大一部分都转移到内燃机企业。成本上扬与价格下降这两个方面的影响,使内燃机行业出现了两边受挤的“三明治效应”。
最后,行业成本上升的另一个因素是一些大型企业近几年为适应国家对排放和节能的要求,开发一批新产品。
张金说,正是出口救了不少企业,特别是出口份额达到50%以上的外向型企业基本没有受到影响。这些企业的数量在20~30家之间。那些只有少量出口或完全依赖国内市场的企业损失惨重。
上海爱知锻造有限公司是由上海汽车锻造总厂、日本爱知制钢株式会社、日本丰田通商株式会社和日本住友商事株式会社于2002年共同投资组建的一家合资企业。该公司总经理冯建华称,他们正是借助日本爱知制钢株式会社作为日本丰田汽车的核心配套企业,成功进入了丰田汽车锻件供应系统,2004年实现为日本丰田OEM供货达几百万美元,2005年则达到了2000万美元,并由此进入世界汽车锻件配套市场。锻件出口业务正逐渐成为其中长期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如此,冯建华也表示,2005年企业经营仍处于微利,主要是因为钢材与能源价格的上涨使成本提高,加之人民币升值也冲减了部分利润。
大连大锻锻造有限公司除了汽车锻件外,还有船舶、机车、拖拉机、仪表等锻件产品,所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按理受到的影响相对小些,但总经理曲道堂说,近年企业销售收入在以每年35%的速度增长,利润却急剧下降,已处于亏损的边缘。一方面是因为,以汽车行业为代表的主机厂最近几年一直都在忙于降价,使与之配套的企业获利能力减弱;另一方面原材料价格一直处于上升状态,2005年三季度才趋于稳定,这对于成本构成中原材料占绝大部分的锻造企业来说,难于消化。
一家南方汽车锻件企业的管理人员也向记者透露,该企业2005年销售锻件的吨位数与2002年持平,但利润却只有2002年的四分之一。
张金认为,锻造行业的盈利空间正日益缩小。
“当然,2005年的锻造行业还是有些亮色的。”张金所指的亮色就是自由锻市场比较好,特别是水压机锻件市场,“我国电力发展为自由锻制造企业带来了生机,他们2005年的日子过得相对不错。”也正因为如此,有投资水压机锻件意向的企业开始增多。据张金了解,准备投8000吨以上水压机锻件的企业已有五六家,在2500~6000吨之间的则有十几家。自由锻市场正成为行业的新热点。但张金也提醒企业,千万不可盲目投资,谨防重蹈大型模锻件投资过热的路子。
新年对策
针对2006年市场,据张金分析,虽然自由锻市场对行业会有一定的拉升作用,但其上升空间也有限,加上2006年汽车市场未必会马上好转,因此一季度行业仍将呈下滑趋势。“如果四五月份能够争取保持持平的话,也许还有希望往上蹿一蹿,但下半年的态势很难说清楚。”张金的预测并不乐观。
面对这样的形势,张金认为只有一条路:那就是走出去,到海外开拓市场。
他的观点得到了不少企业的认同。一家重卡锻件占其总量70%的企业的管理人员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决不能把所有鸡蛋都放到一个篮子里。过于依赖一种产品,依赖一个市场风险很大。他认为虽然有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出口产品的利润也不高,但相对于国内市场,海外市场具有货源稳、回款好的优势。
曲道堂表示,大连大锻锻造有限公司现在已开始向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的用户供货,2006年将重点开发欧洲市场。
合资后的一汽锻造则将借助印度巴勒特公司在欧美的销售渠道出口产品。
浙江瑞安市锻压行业协会2005年刚刚成立,林秘书长告诉记者,他们成立协会的目的之一就是组织企业实施一条龙加工,形成产业链。通过专业化加工,提高产品质量,共同开拓国外市场。
张金则表示,在企业出口方面协会也将多加引导,争取行业内今后三分之二的企业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产品能够出口。他说,走出去对不少锻造企业来说可能很难,但再难也必须要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