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包装工业最近10年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统计表明,包装与印刷工业年总产值约达4020亿元人民币,且平均每年以18%的速度递增。目前,在国民经济40个主要行业中,包装印刷行业已上升至第12位。业界人士认为,该行业发展快,潜力大,但同时缺口也不小,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也是客观存在和不容忽视的。
经过消化吸收,国内开发了2万瓶/小时、3.6~4万瓶/小时的啤酒灌装成套设备、0.3~3万瓶/小时的饮料灌装生产线、500罐/分的三片罐生产线都达到很高的技术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逐渐缩小;单头和多头软包装机生产能力可达到2200袋/小时(单头)和4800袋/小时(双头);先后开发出了各种方盒、三角包、屋顶式无菌包设备和大袋无菌包装设备;工业机器人包装生产线在天津试运行,已达到90年代初日本同类生产线的水平。
我国方便食品加工机械是以方便面加工机械为龙头发展起来的。1980年进口第一条方便面生产线,1984年国内研制方便面生产线成功后,国产方便面生产线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已开发出班产15万包方便面生产线。方便食品机械向多品种发展。
我国果蔬保鲜设备、速冻设备制造业一直是沿着引进消化吸收、研究开发的路子走过来 1.需求缺口
2.地域缺口
近几年我国相继建立了珠江三角洲包装印刷基地、长江三角洲包装印刷基地、环渤海湾包装印刷基地和西部包装印刷带。从事包装印刷的企业达3万家之多。2004年我国的包装印刷产值达1000亿元左右,这充分说明我国包装印刷业的良好发展趋势。但发展不平衡,分布不均匀,仍然是包装印刷业中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以下一组数字多少能说明一些问题。中国目前大约印刷厂家8万余个,而西部仅有不到1.2家,西部印刷业从业人数占全国总数10%左右。粤、闽、浙、沪、苏四省一市的包装印刷总产值约330亿元,约占我国包装印刷业的52%左右,而西北部地区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新疆、四川、重庆、西藏、广西、云南、贵州等12个省市包装印刷总产值约为72亿元,占我国包装印刷总量的11%左右。东南部五省市的包装印刷产值是西部12个省、市、自治区的5倍左右。而同在西部的这12个省、市、自治区之间差距也非常明显。政府有关部门近年的调查资料显示,云南省包装印刷产值是27.4亿元,陕西省是15.5亿元,四川省是10.6亿元,而宁夏仅0.1亿元,新疆是0.2亿元,西藏是0.26亿元,他们之间的差距有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3.品牌缺口
按包装印刷产品质量的国家标准,包装印刷产品可划分为精制产品与一般产品。目前,能按精制产品标准生产的包装印刷产品的比例并不高,据估计大约只占40%左右,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改善。商品越来越丰富,商品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这对体现商品品质、身价的包装及其印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现状是我国包装印刷精制产品的生产能力不足。据云南、江西等有关方面提供的资料,这些省拥有丰富的土特产品资源,但缺少与之配套的精制包装印刷产品,造成每年都有十分可观的包装印刷业务外流,阻碍了本地区精制产品生产能力的培育和印刷水平的提高。
目前不少的包装印刷企业,技术装备较低,只能生产一般产品,致使低端产品竞争更加激烈,并通过互相压价来争夺有限的业务资源,造成整个行业盈利水平不断下滑,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降低技术改造、设备更新的投入比例,长此以往,很难糊口度日都难,更谈不上什么品牌效应。
反观之,美国、德国等欧美发达国家非常重视技术创新、技术应用,不断有新的知识产权、新的技术、新的的产品推出。而我国企业创新意识比较薄弱,真正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也不多。这是我国包装印刷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的主要差距之一。中国不是没有能力为国外品牌公司生产精致、特别的印刷品,但是作为这样的生产大国却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著名品牌,加入世贸组织后,外国包装企业将大量进入中国,这对各自为政、零星分散的中国包装印刷业带来极大挑战。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再提一下上海,目前中国包装印刷工业最发达的城市上海,它近200亿的产值却分散在2600多家企业中,无法形成产业规模效应。这说明,我们要做的,而且是必须做的,就是对国内包装印刷业展开品牌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