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显示的企业统计来看,包装装潢印刷和商业印刷企业在内地印刷工业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其创造的总产值占整个印刷企业的 40%,年增长率在 12%—15%之间。显示了迅猛的增长势头。
当前,国外制造业中非常重视利用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发展质量优、效率高、成本低和环保的新技术,我国焊接技术的发展也应遵循这个方向。
作为先进制造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特种加工技术,尤其是电火花加工技术,自20世纪40年代开创以来,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成为先进制造技术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进人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航空和航天技术、材料科学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发展,电火花成形加工技术也朝着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方向发展。虽然一些传统加工技术通过自身的不断更新发展以及与其它相关技术的融合,在一些难加工材料加工领域(尤其在模具加工领域)表现出了加工效率高等优势,但这些技术的应用没有也不可能完全取代电火花成形加工技术在难加工材料、复杂型面、模具等加工领域中的地位。相反,电火花成形加工技术通过借鉴其它加工技术的发展经验,正不断向微细化、高效化、精密化、自动化、智能化等方向发展。
广东省印刷业内人士说,广东省的印刷工业发展迅速,成绩斐然,外资起到了龙头作用。这些企业将先进的技术、先进的设备与先进的管理带进内地,推动了内地印刷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产生了连动效应,带动了当地一批民营印刷产业的兴旺,打造了广东的印刷品牌效益。另一方面,外资进入内地后,自身也得到强势发展,特别是众多的香港企业进入内地后,厂区规模得到了扩大,人工成本大大降低,加上企业原有的境外客户订单,在竞争力上与内地身背各种包袱的国有企业相比,有着明显的优势,多数企业经济效益良好。如“深圳鸿兴印刷有限公司”,这家香港独资企业,年销售额 20多亿,其产品百分之百出口。虎门彩印、东莞金杯,这些企业也具有代表性,均是从香港搬迁到内地来,人工费用降低了很多,厂房面积得以扩大。佛山某港资印刷企业,占地 30多万平方米,拥有胶印机几十台,一天运往香港的产品就多达 20集装箱。类似这样的工厂在广东还有一大批。据了解,全国印刷加工年出口额 300亿元人民币中,广东一省就占了 200亿元。在全国百强印刷企业排名中,广东一省占了 30席以上,而其中多数为外资企业。
包装装潢、商业印刷是未来宠儿
谈及未来内地印刷产业的发展方向及外商投资的前景,谭俊峤指出,今后内地印刷行业增长最为突出的领域,将集中于包装装潢、商品印刷类方面。
从 2004年的情况看,中国约有四万多亿元人民币国内零售消费品和近 5000亿美元的出口商品需要包装和包装印刷配套,各种高档包装印刷、票据印刷、证件印刷、有价证券印刷、钞票印刷、防伪印刷、信用卡印刷、不干胶标签印刷、广告印刷等的需求持续扩大。在其带动下,诸如柔印机、凹版印刷生产线、全自动烫金机、集 CTP制版技术和印刷机技术为一体的数字彩色印刷机、高新技术广告制作生产线等富含最新科技成果的各类高档专用印刷机的进口明显增多。
谭认为,这种需要还会不断增加。消费者对于商品包装装潢的高要求、进出口贸易的活跃、产品宣传意识的强化、以及进口产品包装本土化的趋势都对包装装潢印刷有巨大的需求。仅以不干胶的需求来看,世界人均水平的需要量是 8—14平方米,而中国目前的人均使用量还不足一平方米,其差距很大,足见其市场需求潜力。
谭指出,从包装印刷的载体来看,尽管形式会进一步走向多样化,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还改变不了以纸张为载体的局面。塑料为载体的包装印刷产品目前在市场上已经站了一定的比例,今后还会有比较大的发展,但市场对其的要求会越来越高。金属包装材料的印刷(如易拉罐)因受材料价格的制约,虽然会有数量的增长,但发展速度不会超过前者。玻璃包装材料将会受到限制,今后多会被塑料所代替。由此判断,前瞻性的包装印刷投入,需着眼于塑料与纸张印刷生产线上。书刊的印刷虽然不及包装装潢印刷市场广大,但在精品书刊的印刷方面,例如高档的画册之类,还有扩张空间。
东北地区成为新的投资着眼点
据谭俊峤介绍,据不完全的统计,中国目前有外商投资印刷企业 2000多家,多分布于珠三角与长三角一带,在区域内的竞争已十分激烈。事实上,除去这两个地区,像北京,西安等地均有投资发展印刷企业的市场条件。北京作为一国之都,在物质文化等各方面的消费巨大毋庸置疑,这都需要印刷产品与之配套,而且对印刷水平的要求也是高质量的。北京华联印刷有限公司,是一家京港合资的企业,他们以北京为核心,面向中国北方市场,兼营欧洲、日本、俄罗斯等国外业务。目前开业两年多,已经站稳了脚跟,成为北京地区一家颇具实力的企业,去年的销售额已达 2.5 亿元人民币。西安作为中国中西部城市的代表,兼备着传统中国文化的积淀,其对高水平印刷产品的需求也不可小视。
多次到东北考察的谭俊峤说,东北是中国的老工业区,这一地区的印刷需求特别值得关注。目前这一地区的印刷水平与沿海各省有比较大的差距,一方面东北的整体印刷企业相对较少,2004年的印刷百强企业名单中,东北三省中只有两家企业上榜。另一方面现有企业的印刷设备相对落后,导致很多印刷业务外流的现象,不少东北药厂或者食品企业的标签都拿到上海去印刷,加大了企业的成本。
事实上,东北三省的印刷业务需求是很可观的。谭介绍说,黑龙江某报社的一个规模不大的商务印刷中心,向社会承接商务印刷,多为超市的彩页广告,房地产宣传广告等等,一年的营业额达到 7000万元人民币,等同于北京一家四星级饭店一年的销售额,一方面说明东北印刷市场的开发潜力,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东北印刷企业的不足。目前一些有眼光的企业家已经开始着眼于东北印刷业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