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球经济回暖,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合作的加强,加速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对外贸易的发展
“十一五”时期,世界经济将会摆脱低迷状态,总体呈现出调整增长和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的趋势。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完全可以利用全球经济回暖的有利时机,继续保持高新技术产业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十一五”时期,我国对外开放进入“入世”过渡期结束和全面提高开放水平的新阶段,将真正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新格局。同时,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合作也在不断加强,我国已加入亚太合作组织、东盟“10+1”和“10+3”等区域合作组织,并积极拓展东北亚经济圈以及大陆与港澳台(包括已建立的CEPA)的合作与联系。这些都为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市场需求空间,并将拉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
2、国外高技术制造业和研发加速向中国转移,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十五”期间,不仅台湾、日本的高新技术企业正在加快转移的步伐,而且欧美的主要高技术跨国公司如英特尔、飞利浦、诺基亚、西门子、杜邦、通用电器等也纷纷在中国增加投资、扩大生产规模。“十一五”期间,这一趋势不仅还将继续,而且可能会向深度发展,包括向产业的上游研发和下游营销及服务业等延伸。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跨国公司在华建立的独立研究开发中心已有200多家,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全球性研发基地和重要的区域性研发基地。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提出了更加紧迫的要求和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下,在市场竞争逐渐加剧、资源环境压力逐渐增加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由资源主导型向(技术)创新主导型转变的重大转型,迫切需要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以突破经济发展中的资源瓶颈约束。这就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与此同时,随着人民生活由“生存型”向“发展型”升级转型,城市化、信息化进程加快,必然加大对电子信息、通信、软件、医药、新材料等产品的需求,使国内市场潜力进一步释放出来,也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巨大的市场空间。在工业化进入重化工业加快发展阶段,资源消耗量和污染排放量都将迅速增长,我国许多重要资源的需求与国内供给的缺口将日益增大,必将面临能源、资源对经济发展的约束强化、污染排放增加和对国外资源依赖大幅度提高等问题,都需要依靠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予以解决,从而也对“十一五”期间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出了更为紧迫的要求。这些紧迫要求和巨大的市场空间将极大地推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
“十一五”时期,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将进入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时期,发展的重点将由做大转向做强
“十一五”期间正值我国加入WTO的过渡期结束,必将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产生一定的冲击。这决定了不可能再走过去那种一味追求“做大”的做法,而将选择在继续做大的同时,将重点转向“做强”,而做强的关键在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如果不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有可能在全球化过程中走向“边缘化”,成为跨国公司的产品和要素市场及其加工车间。届时,即使想做大恐怕也做不下去,因为过去靠仿制和盗版已难以为继,因而也做不“大”。即使能做大,也是“虚大”,成为跨国公司的“大”,而不是我国本土产业的“大”。因此,“十一五”时期,将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进入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时期。
“十一五”时期,生物产业、新材料产业等战略性新兴高新技术产业将加快发展
1、国家将加大力度推进生物产业发展,生物医药和生物农业将呈加速发展之势
生物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新兴产业。“十一五”时期,是世界生物技术进入大规模产业化、产业国际分工格局形成的重要时期。目前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大国都在积极制定战略以抢占未来生物产业发展的制高点。我国政府也高度重视发展生物产业,各地发展生物产业势头迅猛,有关部门正在积极制定发展规划,并提出了实施生物经济强国的战略,将出台专项产业政策,加大投入力度,实行优惠的税收和投融资等政策,以促进我国生物产业的快速发展。
2、以纳米为主的新材料产业也将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新兴高新技术产业,并将快速发展
受资源约束,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和走新型工业道路,要求我国必须大力发展新材料产业。为此,国家已将发展新材料列入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之中,有关部门也将新材料产业的发展作为“十一五”时期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的重要产业之一,并将纳米材料、超导材料、信息材料、能源材料、生物材料等具有前瞻性的新材料和高新技术产业重要应用领域的新材料作为重点加以发展。
3、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紧迫需求
对我国而言,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具有特殊而现实的意义。一方面,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2020年使GDP比2000年翻两番的总体目标,为能源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我国是一个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十分缺乏,预计2020年之后,我国石油和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将超过50%;煤炭资源虽然比较丰富,但煤炭大量开采、运输和使用对环境影响很大,而且我国煤炭资源终归是有限的,总有消耗殆尽之时。因此,长远来看,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资源是解决我国能源和环境问题的重要措施。目前,我国小水电、风力发电、太阳能热水器和沼气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已经成熟,生物质供气和发电技术也接近成熟,具有广阔发展前景。“十一五”时期,我国将会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产业,以满足日益紧迫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十一五”时期,高新技术向传统产业的渗透速度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1、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向传统产业的渗透与改造不断加强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十一五”期间,在信息产业等高技术产业继续保持国民经济主导产业的同时,高技术产业向传统产业的渗透速度加快。在国民经济信息化方面,“十一五”期间,我国将重点组织实施金盾、金审、金税等一批电子政务重大建设工程,同时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将极大地促进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从更广范围、更深层次向传统产业渗透和推动对传统产业的改造。
现代生物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渗透与改造将更为深刻,影响更为深远。“十一五”时期,随着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化的快速推进,对传统产业的渗透与改造的步伐也会不断加快,力度不断加强,以适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需要。当然,新材料技术及其应用更是直接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的发展。
2、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大大提高传统产业的生产效率和技术水平
先进制造技术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繁荣昌盛的最终根本基础。目前先进制造技术正朝着数字化、精密化、极端条件化、自动化、集成化、网络化、智能化和绿色化方向发展,并向传统产业积极渗透。 “十一五”时期,我国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大大提高传统产业的生产效率和技术水平,推动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和产业升级,从而促进传统产业焕发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