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筑的目标,是为人们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提供快捷的服务,建立先进与科学的综合管理机制,达到环保和节能以及降低人工成本的目的。所设计的智能化系统,从最初的各子系统独立,发展到系统集成,从建筑管理系统(BMS)发展到智能建筑管理系统(IBMS),而且是根据工程中实用和适用的原则,客观地进行智能化系统的设计。也从侧面体现了人们对智能建筑内涵的认识、提高的过程。从技术角度来看,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等各种技术的发展,为智能建筑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社会上广大的开发商、工程业主等,也从开始的将智能化作为销售热点或是贪大求全,盲目追求智能化,到现在的务实态度,充分体现了智能建筑正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尤其是对系统集成,在前几年,一时成为智能建筑中智能化系统争论的热点,至于说什么叫集成,为什么要集成,如何来集成,从设计到学术研究,都有许多观点,许多工程,在其集成层面上也不尽相同,1999年在赴美考察中,为集成问题也向一些著名的公司的技术人员就集成问题进行了交流,对于系统集成,其主要内容是以楼宇自动化(BA)系统为主的自动化系统的集成,使之达到环保和节能的目的,达到便于管理、方便快捷的结果。至于BA系统与智能建筑中的其它系统的联系,可以通过Internet网进行联系,达到信息资源的共享。对于以BA系统为主的系统集成,在我国的《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中第26章已有涉及,只是随着技术的发展,智能建筑中BA系统中的子系统比原来的要多些,但其基本思想仍然适用。为了便于系统的集成,达到各子系统之间能够很好地互联,并且在各子系统中设备的互换、更新和升级的方便,对各子系统设备提出了开放性要求,从而能满足设备在集成过程中不至于出现因通信协议不同,而无法集成,也能避免因系统的升级、维护中出现必须购买原厂家的产品,而被索价过高?br> 在楼宇自控中,目前占据国内主要市场的还是以国外一些公司产品为主,如Joneson、Honeywell、Andover、Landis & Staefa Echelon等国外的公司。
关于为智能建筑的通信网络和办公自动化系统设立的支撑平台--综合布线,自1992年此技术引入中国市场以来,给国内的智能建筑市场带来一种新的概念。这种新技术的出现,立即在建筑行业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它为语音通信和数据通信提供了模块化式的结构,对于语音、数据的传输有着极好的开放性,被智能大楼纷纷采用。综合布线技术发展到今天,已成为智能建筑中一项重要的系统,也是设计智能建筑的一个先决条件。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传输的带宽和速率已得到快速的发展,从当初的10M发展到100M,到1999年底达到1000M,到目前,已出现了更高速度的以太网。为了适应网络传输带宽和速率的发展,综合布线的产品也在不断地更新,一批批性能更优异的新产品相继问世,从最初的3类线发展到5类线,在国际标准化协会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还没有制定出5类以上的综合布线系统的国际标准时,许多厂商又相继推出了超5类、6类布线系统产品,以满足千兆网的需求,甚至有的厂商要推出7类甚至性能更优异的产品,出现了产品超前于标准。
智能建筑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公共建筑为主的智能大厦,如写字楼、综合楼、宾馆、饭店、医院、机场航站楼、体育场馆等。另一类则是以住宅为主的智能化住宅小区。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住宅建设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每年全国智能化住宅小区的开发面积均在数亿平方米,已成为建筑行业中甚至国民经济中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智能化住宅小区,给住户提供了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从智能化住宅小区的周边及智能住宅小区内设置安全防范系统,并在住宅家庭内设置可视对讲或不可视对讲、防盗报警探测器、紧急求助和报警按钮、可燃气体探测报警等家庭安全防范系统,设置三表(或四表)出户计量系统,家电自动控制以及电视、电话和计算机网络服务,为住户需求的高速通信提供可能。智能化住宅小区与智能大厦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住宅是向人们提供以居住为主的住宅产品,针对其特点和需求,建设部在几年前就制定了全国智能化住宅小区技术示范工程建设大纲,对智能化住宅小区的功能做出了明确的界定。其主要突出的是安防监控、三表出户计量、现代的语音和数据通信、有线电视、一卡通以及智能化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 人们的工作、生活与通信和信息的关系日益密切,信息化社会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习惯的同时,也对传统的住宅建设标准提出了挑战。为了适应这种发展和需求,有的开发商投资建成了商住楼,即可作为住宅,又可作为办公用,有的开发商则率先推出了SOHO(Small Office and Home Office)的概念,作为一种办公的新潮流。
智能化住宅与智能大厦不同点还在于,智能化住宅不可能像大厦那样,各子系统分别设置。由于层高低(一般住宅的层高在2.7-2.8米左右),不可能再做吊顶,而且由于住户各自的需求及喜好不同,也不能像大厦那样进行统一的装修,因此需要住宅的各子系统能尽量综合,已减少家庭中管线的敷设,避免因过多的管线造成施工中的困难。针对此种情况,一些生产厂商相继推出.在1998年下半年在原90年代初制定的TIA/EIA 570标准的基础上,修订出了TIA/EIA 570A家居布线标准。该标准制定出新一代家居布线以满足现在和将来的多种电信服务,标准主要提出了有关布线新的等级,并建立了一个布线介质的基本规范和标准。主要应用支持语音、数据、图像、电视、多媒体、家居自动化系统、环境管理、保安、探测器、报警及对讲等服务。标准主要规划于新建筑,更新增加设备,单一住宅及建筑群等。该标准适用于当今的单个用户居民楼的家居布线系统及相关的管道和布线空间,该系统可支持不同种类的电信应用于不同的家居环境中,将在居民楼内支持多种电信服务。标准中主要包括室内家居布线及室内主干线。
TIA/EIA 570A标准提出家居布线系统的等级,其目的是根据不同家居的特点提出不同的布线系统方案,是用户可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相应的布线基础结构,主要满足家居自动化要求,为智能化家居提高安全可靠的布线系统。家居布线系统的等级选择实际上是家居布线的功能和布线设备类别的选择。
随着智能化住宅在世界各国的发展,国际上许多著名的综合布线厂商以及网络生产商,都纷纷推出了各自的家居布线系统,同样,这些系统也由他们引入到了中国市场。在国外产品进入中国的同时,国内有些厂家也着手研制开发了针对我国住宅小区特点的智能化住宅小区布线系统。
家居布线系统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总线制布线方式,它是将智能化住宅中各种相关的通信设备、家用电器和家庭安防装置等,通过家庭总线技术连接,进行集中的监控及家庭事务管理,并保持这些家庭设施与住宅环境的和谐与协调。这总线系统负责提供各种服务功能以及与住宅以外的外部连接,另一种是星型布线方式,它是将智能化住宅中各种相关的通信设备,家用电器和家庭安防装置等,通过星型布线技术连接到一个家庭智能化系统上,进行集中的监控和家庭事务性管理,并保持这些家庭设施与住宅环境的和谐与协调,星型布线系统负责提供各种服务功能和与住宅以外的外部相连接。
与外部相连的是网络,现代计算机网络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网络速度的提升,使有形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人们可在家中通过互联网与朋友及业务伙伴进行联络,聊天。从外部网络进入到小区住户,有多种方式,有些技术从理论上讲,可以通过一种综合的方式,将语言、数码、图像进入到统一网络中,构成我们常说的HFC-光纤铜缆综合网,形象点说,就是三网合一。它将上述三种信息综合在一起,通过光纤分配网传输到小区或小区中的楼,然后通过铜缆进入每户家庭,构成一个综合的业务网,实现双向交互式操作。它能给住户提供计算机数据通信,与互联网相连,达到信息资源共享。它具备语音通信业务,它可以提供有线电视节目和提供VOD服务,它还可以通过此综合网,达到住户安防、可视对讲、家庭抄表远传、家庭设备控制等功能。这大大提高了系统的集成度,降低造价,提高了性价比。但这种方式,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处于停滞不前状态,这里固然有些是技术上的原因,但主要的还是由于不同的管理部门的行政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