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的机器视觉厂家也在观望中迈出了试探的步伐

   2019-09-17 工业品商城229
核心提示:机器视觉的春天,在经历了几年的慢热以后,伴着黄浦江边的首届中国国际机器视觉展览会的开幕和完美谢幕,忽然一夜春风来,千树

  机器视觉的春天,在经历了几年的慢热以后,伴着黄浦江边的首届中国国际机器视觉展览会的开幕和完美谢幕,忽然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需方市场的成熟
      哪些企业需要机器视觉呢?毫无疑问,电子制造业、半导体、汽车制造业、烟草、包装与印刷业、轻工、纺织、石化设备、化工、能源、环保、塑料、基础件、机床工具、通用零部件、食品饮料加工机械、造纸、冶金机械、摩托车、自动化物料搬运与仓储业等自动化供应商、自动化分销商、自动化系统集成商等等,这些都是机器视觉的客户或者潜在客户。是他们的需求带动了机器视觉产业的发展。
       以印刷业为例,由于印刷速度可高达600米/分,所以印刷过程中常见的印刷缺陷,如漏印、缺版、飞墨、糊版、着色不均、套印不准等常见印刷缺陷,原来一般用频闪灯,人工检测。对于彩色印刷检测系统,还可以检测颜色失真、套色不准等。随着印刷速度、质量的提高,人们越来越不能满足于人工检测水平,开始追求高速、高分辨率、高准确性的检测方法,于是机器视觉的市场诞生了。布匹的检测也有类似的情况,需求刺激技术,技术满足需求,这是一个良性循环。一旦需求市场成熟,必然会刺激技术市场的成熟。
      供方市场的成熟
      经过2005年的洗礼和2006年早春三月的上海show,国内的机器视觉系统集成商和系统研发商仿佛到了一个转折点。国内机器视觉企业的起步应该都是从图像采集卡开始的,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内的第一批图像采集卡以及第一批医学图像采集处理分析系统和金相图像分析系统先后诞生,标志着国内图像产业的起步。之后的十余年,国内的图像采集卡生产厂商一直致力于图像卡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并支持了一批系统集成商的发展。
     国外的机器视觉厂家也在观望中迈出了试探的步伐,他们的一支脚已经踏进了中国的机器视觉行业的大门。国内的机器视觉集成商和系统研发商们,或多或少也已经在这个至少在中国还略显稚嫩的行业中摸爬滚打了几年,基本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行业优势,而且已经在印钞检测、烟草检测、玻璃瓶检测等行业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在电子制造、半导体、医药、纺织、非织造、造纸等诸多行业也已经开始了有益的探索。应该说,国内的机器视觉系统集成商们,也已经准备好了。当然,他们要面对客户的千奇百怪、五花八门的需求,也要面对国外厂商的围攻。但是,他们毕竟已经成长起来了。
      机器视觉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吗?
      近一、二年来,外资机器视觉企业纷纷进入中国,既有象COGNEX、RVSI、PPT、DVT等等高度集成的系统方案供应商,也包括已经进入中国几年乃至十几年的MATROX、DALSA -CORECO、JAI、PULNIX、BALSER、ATMEL等相机、板卡供应商,包括镜头、光源等很多周边设备也陆续进入中国市场。
      毋庸置疑,机器视觉是一个系统工程,相机、采集卡、镜头、光源,乃至智能相机,其实都是这个系统中的一个部件,有点像汽车的组装。此外,机器视觉还是一个需要重视实施过程的产品,现场环境的适应性、安装调试的到位、甚至使用人员的素质,都会影响到机器视觉产品最终的质量。这一点,往小了说,和空调产品有些相似,空调虽然已经是一个整机产品,但实际上安装过程的实施才是真正的使空调产品能够在客户环境中得到应用。
      从这个意义上讲,机器视觉系统的集成商的作用并不是简单的将一堆零部件组装在一起就完事了。首先,他们需要根据客户的需求在众多的厂家和众多的产品之间找到最适合客户需求的产品,其次,他们还要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各种二次开发,这当然也是国内企业的优势,国内的企业,即使是同一行业的企业,也会提出不同的甚至是相左的技术指标要求,还有各家的界面、数据库等附属的功能。最后,他们还需要在客户的现场,结合现场环境进行设备的联合调试和试运行。当然,培训也是重要的环节之一,客户的直接使用者的水平高低,会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检测效果。尤其是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往往需要设备的微调,这时候,操作者的水平就会直接影响整个机器视觉系统的测量精度。这也是基于PC的优势和劣势所在。
       但无论如何,机器视觉系统的集成商都不能被看成是零部件厂商的推销员,他们实际上是独立于零部件厂商的、具备独立研发和系统实施能力的另外一个群体。他们不需要站在谁的肩膀上,他们自己也将会成为一个巨人。
       决定机器视觉市场的是什么?
      是什么决定了机器视觉市场的未来,是机器视觉系统的性能?是整个系统的价格?还是客户的需求?
       需求决定市场,这是所有行业的共同特点。前面已经讲过,需方市场的成熟必然会刺激供方市场的发展,这也是市场经济所决定的。比如纺织业的产品质量控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纺织物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来可以接受的瑕疵、套色不准等问题,现在变得难以接受,销售价格也受到直接的影响。在这种环境下,原来依靠人工检测的手段肯定不能满足对质量的更高标准的要求,因此,寻求一种自动化程度高、不为人工所左右的检测手段,成为纺织业的质量控制的必经之路。可以这样讲,机器视觉检测的手段,已经成为很多行业质量控制的不可或缺的手段。
       另一个决定机器视觉市场定位的是机器视觉系统的无可替换性。我们知道,一种技术能否具有生命力,关键看它是否具有可替换性,或者说,利用其他手段能否达到同样的目的。至少从目前的技术手段看,机器视觉系统所能提供的性能指标是其他技术无法取代的。
      但机器视觉也不是万能的,它有它的局限性,这也是我们必须清醒认识的。随着近几年在国内制造业的不断推广应用,机器视觉的内涵已经逐步为大多数业内人士所认识和接受。但对于机器视觉的外延,业内尚没有统一的认识。其实,机器视觉是一种手段,说它是传感器也可以,是衡器也可以,实际上它是一个标准,一个可以用计算机控制的、不受人为因素干扰的标准。片面地扩大机器视觉的外延,在国内机器视觉刚刚起步的今天是一个危险的趋势,在某种意义上会阻碍机器视觉本身的发展。比如说数据库的应用、产品品质的可追溯性、生产状况的实时监控等等,比如说一条玻璃瓶生产线在1小时内多次出现坏瓶的情况,需要系统通知生产质量控制部门采取措施,如调整参数、调整配料、停机检修等等,所有这些过程都没有问题。问题是这些手段的采用、引进,不是机器视觉本身带来的变化。在没有机器视觉之前,生产线的设计同样需要引入数据库的管理、同样需要对生产情况的监控和对质量的有效控制。只不过检测玻璃瓶的手段可能是人工用肉眼观察,因此,机器视觉从根本上说只是检测手段的进步,仅此而已。机器视觉本身不会带来生产线的革命,不能片面地扩大机器视觉的外延。
      价格是决定机器视觉市场前景的重要因素吗?是,也不是。说是,是因为所有的成本都要在合理的可控的范围内,客户不可能为机器视觉系统支付超过心理承受能力的费用,尽管这个系统是不可或缺的,因为目前的所有检测手段都已经在应用中,机器视觉并不是唯一的检测手段。说不是,是因为机器视觉系统意味着更高的检测速度、更准确的检测精度、更方便的质量控制,在一定的性价比上客户还是愿意接受一个更好的检测系统的。所以,问题的关键是在性能和价格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机器视觉市场的发展也是建立在这个平衡点上的。
      播种后如何培育?
      似乎大家都有这样一个共识,就是目前的机器视觉市场是在培育期,需要培育客户、培育市场。但究竟如何培育机器视觉这个刚刚出土的嫩芽,恐怕就不是所以人都清楚的了。
       一种观点:是寄希望于别人,比如大的零部件制造商,寄希望于他们提供的机器视觉系统解决方案,然后再说服客户接受他们的方案。但国内客户需求的随意性很强,直接用国外的方案很难适应真正的现场需要,这也是国内机器视觉集成商的生存空间所在。这种观点,实际上是将市场培育的责任推给的零部件制造商,或者更准确的说,是推给了国外的零部件制造商。但国外厂家的市场策略和他们产品在国内机器视觉市场的适应性,决定了他们不可能成为中国机器视觉市场的园丁。
      另一种观点:是我们本土的机器视觉系统集成商,利用国外的设备或者国内企业的设备,开发出适应于本地客户的应用系统。也就是说,依靠国内机器视觉企业培育中国的机器视觉市场。国内企业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市场定位和做事情的起点,他们往往从最小的企业、最基本的需求做起,可以这样讲,这些企业才是中国机器视觉市场真正的推广者和园丁。只有大量的、自下而上的需求,才是中国机器视觉市场发展的动力。当然,也存在着另一个倾向,虽然也是国内的机器视觉系统集成商,但他们的起点是以行业大客户为目标的,比如印钞、烟草行业,因为这些企业要么是政府投资,要么是利税大户,对经费不是很敏感,他们只注重性能的满足。因此,这类客户不能代表中国机器视觉市场真正的需求和能接受的价格水平。
       什么时间收获?
       收获的季节是最美好的,相信所有的机器视觉系统集成商、零部件供应商、代理商都等着这一天的早日到来并在为此不懈的努力和奋斗着。
      什么才是机器视觉市场从播种、培育到收获的标志呢,是那些烟草企业吗?不是,他们可以直接采购国外的成套系统,充其量,不过是国外产品在中国的验证。是印钞企业吗,不是。印钞企业有它的特殊性,既是行业垄断的,又是政府直接监管的,印钞又是一个极为特殊的行业,国家为了钱币印刷的质量可以不惜代价的,因此,虽然印钞业可以上世界上最好的机器视觉系统,但却代表不了机器视觉市场的主流。
      那么,机器视觉系统集成商们什么时间可以收获呢,应该是机器视觉应用遍地开花的时候。换句话讲,那些现在还在应用人工、半人工的方法进行产品生产、组装、质量检验、物流控制等等的企业,在他们需要提高生产效率、提高质量检测水平、提高物流效率等等时,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借助于机器视觉的方法和设备,而不是增加人手的时候,就是机器视觉系统集成商们的收获的季节。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小企业对机器视觉的真正需求,才是中国机器视觉市场真正的成熟的标志。
       国内企业的位置和生命力
      在做项目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两种情况,一种是希望机器视觉把什么都做了,还要做好,希望他是万能的。一种是认为机器视觉可有可无,不如人工检测好控制,成本低。
      就目前中国市场的情况而言,中国机器视觉企业呈现出多种生存方式共存的现状。第一种典型的方式是制造、代理与集成共同存在于同一家企业,第二种典型的方式是代理国外产品的企业也在尝试着对直接客户提供给其视觉系统的集成服务。第三种典型的方式是机器视觉系统集成商也在经营着国外产品代理的业务。因此,我们不难看出,中国的机器视觉企业正处在某种动荡的转型时期,为了更好的生存与发展,中国的企业各自都在尝试在整个产业链中寻找着最适合自己的最佳定位。随着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和专业发展的限制,机器视觉的相关企业最终将分化成几种典型的类型。
       第一种形式:专门的机器视觉系统集成商,他们对国内外的相关企业和产品非常熟悉,对国内相关企业的应用需求也十分了解,他们的专长就是利用各种各样的国内外产品,结合客户的实际需求,为客户开发出最适合客户最终需求的机器视觉系统。
      第二种形式:专门的国外产品代理商,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将国外的产品更好的、更及时地提供给机器视觉系统集成商,同时提供更好的、更快捷、更专业的技术服务。直接承接客户的机器视觉系统将不再是他们的主要业务。
     第三种形式:专门的机器视觉产品制造商,如采集卡、工业相机、镜头、光源等等。这些企业的主要任务是研发出满足机器视觉系统各种需求的产品,在性价比上较国外产品有着明显的优势,形成产品的多样化。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