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介绍,一些发达国家的玻璃工业生产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优质的玻璃产品为节能提供了物质保障,具有节能环保功效的玻璃已被广泛应用。欧美发达国家甚至通过立法,要求必须或鼓励使用节能玻璃,其用量大幅度上升,获得巨大的节能效益。
而我国的玻璃产业中,虽然有少数企业和产品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纵观整个产业,状况却不容乐观。我国是世界上平板玻璃产量最大的国家,但与国外玻璃工业相比,生产的集中度很低。同时,各大型企业的产品都集中在平板玻璃等市场供给能力严重过剩的种类上,技术先进的环保节能型产品寥寥无几。
消费者节能意识的薄弱,也打击了玻璃企业生产节能产品的积极性。许多开发商和业主往往十分关注门窗的外形和密封性,对玻璃却重视不够。很多消费者只知道东北地区有双层玻璃可以保暖,却不知道节能玻璃还有好多种。
以上种种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地"伤害"到玻璃企业的"节能之心"。从而在谈到"节能"二字时,他们显得过于沉闷。
然而,还是有不少玻璃企业知难而上,取得令人振奋的成绩。山东蓝星玻璃(集团)有限公司通过10年的科研创新,迎头赶上国际玻璃生产的先进技术水平,不仅打破了西方发达国家长期垄断我国浮法在线镀膜玻璃市场的局面,而且产品远销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蓝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蓝星在线low-E玻璃在作为建筑玻璃的同时,表现出良好的节能环保性能。其以卓越的节能性能,不仅可以取代国外同类进口产品,而且可较多地节约建筑成本。由北京新立基新材料研究所所长唐健正教授发明的真空玻璃,打破国内缺少成套玻璃生产技艺的现状,是我国自主创新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是节能玻璃产业发展道路上的一朵奇葩。
唐健正说,尽管以中空玻璃、镀膜玻璃为代表的节能玻璃在近几年发展迅速,可在玻璃产业,引进国外生产技术与设备仍有愈演愈烈的迹象。他说,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玻璃产业,对国外技术的依存度高达50%,而长期对"洋货"的崇拜,影响了玻璃产业创新的热情。令人深思的是,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真空玻璃,年产量不及10万平方米,而购得其专利使用权的一家日本玻璃公司,三年后产量已接近50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