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推力。智能手机、宽带和WiFi等基础物联网设施的普及;基于新算法、大数据等技术的完善,使云端服务成为可能。日臻成熟的技术除了可运用到可穿戴等智能硬件身上,同样可嫁接到汽车领域。
巨量用户消费市场的支撑。目前全球每年新销售汽车近9000万辆,尤其对于中国市场,这更是一个机会。因为这里全球大的移动互联网用户与全球大的汽车用户相遇。
但不能忽视的是,无论智能汽车产业的未来如何美好,但如果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安全环节,无法取得关键性突破,市场发展仍将受到极大限制。就在近期,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亲自写信,向腾讯安全联合实验室科恩实验室就2016年提交的“严重安全漏洞”报告,表达感谢。这也是埃隆·马斯克次亲自写信向第三方安全厂商致谢。
早在2014年,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就曾在一次业内对话中表示“特斯拉所有应用的代码都是自己写的,不安装任何第三方应用,所以不会被任何黑客攻击”。而在随后两年时间中,智能汽车的安全问题在全球沸反盈天,作为目前智能汽车行业“老大”,特斯拉自然也没能独善其身。
尽管如此,仍不能否认,看似充满安全危机的智能汽车市场,热度始终不曾减弱,机会始终不曾减少。现如今,在智能汽车问题上,受特斯拉的鼓舞,乐视、阿里巴巴、腾讯、百度、高德地图等互联网企业在造车路上勇往直前,大干快上,大跃进之风浓厚。另外,伴随着苹果正式宣布入局无人驾驶领域,2017年的智能汽车市场显得愈发热闹和火热。
在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安全峰会上,同济大学教授朱西产指出,汽车产业变革的动力,正是来源于我们对道路交通“零排放,零死亡”的美好愿景,为达成这一美好愿景,就必须通过电动化、智能化与网络化的技术对策予以支持。
汽车的发展是有自身逻辑的。传统车企开发智能汽车,正是因为有了足够的历史积累和技术沉淀,再融合互联网思维,将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大众集团的2025年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自动驾驶技术、电动化以及数字化这三大领域,将成为集团未来发展的重点。宝马、通用、福特、沃尔沃、本田、丰田等众多传统车企也正通过自行研发、收购自动驾驶技术公司、投资共享出行公司,迅速向智能化、共享化、新能源化的方向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