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可以分为服务机器人和工业机器人两大类。其中,服务机器人是指在家庭或商业场所为人类提供各种智能服务的机器人。目前国内服务机器人应用主要集中在清洁、教育、娱乐、医疗和安防等领域。
受劳动力不足、人口老龄化影响,服务机器人的应用及普及已成刚需。加之技术的进步,服务机器人所属的物联网、大数据、计算机、人机交互等关键技术形成的产业链实现复合式增长,服务机器人行业发展空间巨大。
日前,产业研究机构易观国际发布的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72.9亿元,比2015年增长44.6%,预测2019年规模有望接近152亿元。另据相关数据预计,2017年服务机器人市场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7.4%,市场规模预计将在2017年达到461.8亿美元。 尽管数据客观,但从行业平均水平来看,服务机器人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以小船服务机器人为例,目前机器人客服可以解决一部分的服务量,但剩余部分还是要靠人工回答,行业普及面临着自然语义理解技术不成熟的问题。当前机器人的定位其实并非是取代人力,而是作为助理和商业服务的补充切入到应用场景中,从而达到减少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的作用。
作为机器人的另一大分类,2016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同样高潮迭起。根据GGII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8.5万台,同比增长23.91%,产值规模达到135亿元,其中国产占比19%,同比上升4个百分点。
2017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持续发酵。机构数据显示,1-4月份,工业机器人的产量同比增长了51.7%。目前,工业机器人已广泛服务于国民经济37个行业大类,91个行业中类。
但不得不承认,产业火热的背后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瓶颈仍存。一方面,国产机器人市场份额低。其次,减速器、伺服机等核心零部件性能有待提高,比如精密减速机在额定扭矩和传动效率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