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造不造圆珠笔头这件事,国策君以为并不用上升到国家意志层面,造出圆珠笔头并不代表中国的制造业上了新的台阶,造不出来也不意味着中国制造业不行。
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市场没有发出信号,长久以来市场的利润还不足以推动企业去研发。市场本来就是全球化市场,苹果手机自己也生产不出电池,生产不出屏幕。因此,如果这件商品并不关系到国家安全、经济主动脉,完全可以放手让市场去决定。
中国本就是全球化过程中制造业迁移的受益者,全球化时代的制造业,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大包大揽,一家独大。我们不可能在制造业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领域,都掌握核心技术,赚取大利润,因此更要敞开胸怀,不求“大而全”,而是在开放合作中占据高点,一些诸如圆珠笔头等不涉及国家战略需求的“小产业”,要有舍得精神,交给其它国家来制造又如何?好钢用在刀刃上,中国智造,就是要有智慧的眼光,造或者不造,应该交给市场来决定,而不是行政和舆论的力量。
推进中国智造,不少人杞人忧天。机器人产业是智能制造的焦点,“机器换人”在一些省份已经蔚然成风,有人担心,机器人的普及,让很多车间实现了关灯生产,原来几十个人的车间,如今只需几个人,这会否会对就业带来冲击?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司2014年做了一次有关机器人的调研,结论是从目前情况来看,机器人的应用对就业的影响不大,因为中国目前普工需求旺盛,还处于供不应求的阶段,但长远的趋势还需要观察。
实际上,不需要看多少数据,从政府到普通民众都已经感觉到,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睿工业的报告显示:劳动力人口的拐点已经到来。它表现为劳动力结构短缺,企业招不到人;制造业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企业用不起人。车间里的革命正在发生。无论管理者还是工人,必须接受一个事实:自动化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机器人时代即将到来。
在投资界有句流行语,牛的投资是投资国运。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它的兴衰事关国运,抛开一切顾虑,全面拥抱中国智造,是我们的唯一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