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大量使用,是近年来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的突出特点。统计显示,自2013年成为世界大工业机器人市场后,我国工业机器人使用量大幅攀升。2014年全国销售工业机器人超5.7万台,增长54%;2015年销量增至6.8万台;2016年机器人安装量更是高达8.5万台,超过全球新增工业机器人数量的30%。
“中国工业机器人发展的软肋有三:国外品牌占据了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60%以上份额,技术复杂的六轴以上多关节机器人,国外公司市场份额约90%;作业难度大、国际应用广泛的焊接领域,国外机器人占84%;应用集中的汽车行业,国外公司占90%份额。”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公司总裁曲道奎说。
另外,传统关节机器人(即机械手臂机器人)需要三类核心零部件:高精密减速机、伺服电机和控制系统。其中,高精密减速机几乎完全依赖进口。这也导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高速发展的同时,相对复杂的多关节机器人一直是我国机器人企业的痛点。
具体来看,应用于汽车制造、焊接等行业领域的六轴或以上工业机器人市场,主要被日本和欧美企业占据,国产六轴工业机器人占全国工业机器人新装机量不足10%。
但可喜的是,从目前发展状况来看,我国工业机器人功能更多元化,我国国产工业机器人行业龙头企业的发展态势愈发强劲,专业化分工的特点越来越明显。当前,国内已经形成了沈阳新松、广州启帆、安徽埃夫特、南京埃斯顿等一批工业机器人骨干企业,同时,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等机构,也为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