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儿童层面来说,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披露的一组数据,全世界每天平均有2000个家庭因为儿童意外伤害失去孩子,在中国每年有1000万儿童遭受各种各样的伤害,约占中国幼儿总数的10%,全中国有6800万留守儿童、1000万城市留守儿童因为缺乏父母的有效陪伴和监护都有可能面临这样的处境。
老龄化的明显趋势,以及儿童陪伴的巨大需求让陪护机器人成为了机器人产业的热门领域。与此同时,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以及人脸识别、视频交互等安防技术与家庭机器人主要应用场景高度耦合,机器人变得更加“拟人化”,在给用户带来更深的体验的同时,无形中也提升了陪伴机器人的市场潜力。
据统计,在过去3年时间里,国内家庭陪伴式机器人这一细分品类实现了从无到有和爆发式增长,截止到2016年年底,具有一定市场知名度的品牌已有10余个,在这些家庭陪伴式机器人创业公司当中,融资规模高的达A轮1亿美元,快融资进度到B+轮,更多的新兴创业项目则是停留在天使轮和pre-A甚至未获融资。
人工智能对于消费市场的教育力度之大几乎,但目前该行业中尚未有新一轮融资事件发生,内部消息了解到,曾经的明星企业都面临着新一轮融资难度的加大,节奏推迟等问题。
由此看来,在家庭陪伴式机器人行业,产品起量不明显的同时先发企业并没有太多优势,反而因为走在前面的未知性更多,需要走的坑也更多,加上机器人行业需要软硬研发结合本身就非常烧钱,试错过程折损了太多的研发精力和本不充裕的资本,单一产品线和商业模式又难以得到良好的市场反应求证,投资人难以看到预期回报,正在渐渐失去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