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句话说,传感器,控制器和专用设备现在存在于网络的边缘,分配唯一的IP或网络地址,收集数据和执行大量通知和扩展企业能力的任务。这就是工业物联网(IIoT),它将改变制造业、运输业、建筑业、采矿和能源行业等跟我们密切相关的工业领域。
类似的转型正在各个产业中发生。德国汽车零部件制造商使用IoT等先进技术来管理其供应链和制造设施。为美国海军建造潜艇的造船厂依靠RFID传感器,设备和天线网络来跟踪工具使用和数十万个部件。北美电力公司使用高分辨率传感器来监控电网的性能,并主动与邻近公用事业和地方当局合作,以防止停电等问题。在西澳大利亚的一个矿山,装有摄像机和数百个传感器的大型无人驾驶挖掘机增加了产量,提高了安全性。
根据IDC的数据,物联网(包括消费级和工业级物联网)的全球支出在2016年达到了7370亿美元,将以每年15.6%的速度增长到2020年。在2016年,对物联网投资大的行业包括制造业(1780亿美元),交通运输(780亿美元)和公共事业(690亿美元)。 增长已进入曲棍球棒效应(前期销量很低,到期末销量会有一个突发性的增长)阶段:联网设备数量已经超过人口数量,Gartner预计到2020年将联网设备达210亿以上。
同时我们可以看到,从“两化融合”到《中国制造2025》,创新转型已经是中国制造业发展不可逆的潮流。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提到要实现的五大工程中,“智能”是核心关键词。尤其是在“智能制造工程”部分明确提到“紧密围绕重点制造领域关键环节,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装备融合的集成创新和工程应用。建立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和信息安全保障系统,搭建智能制造网络系统平台。”中国工业智能化之路将在中国制造十年规划下稳步前行,实现弯道超车的梦想。
所以说IIoT仍然是一个真正的趋势,将在未来几十年内影响许多行业。 工业供应商已经开始为IIoT的预期浪潮做好准备,并关注着垂直市场的巨大机会。 由智物联Mixlinker发起,广东省物联网协会和华友会联合主办的“工业物联网应用发展研讨会”是国内领先的IIOT技术应用主题论坛之一,旨在打造物联网技术应用专家、与制造企业间的开放交流平台,解开工业物联网“神秘面纱”,让更多与会者参与到研讨中,有所得有所学。
智物联创始人兼CEO国总为论坛致辞,国总指出,当今的物联网其实跟当年火热的互联网具有着同样的发展势头,甚至会衍生出更多更成功的大型企业。当下的物联网风口逐浪者众多,大家的关系更多的是合作共赢,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而智物联擅长的是工业大数据的分析和应用,希望和大家一同创建一个庞大的物联网王国,实现真正的中国制造2025。
首先,智物联MKT副总裁夏总指出,在新工业时代,“风险”和“需求”是每个企业需要关注的重点,风险遍布在“设备+生产、市场+投资、维护+服务”的各个环节,而需求又是企业需要深度探索的真实用户需求,是隐形需求而非显性。总的来说,新工业时代的企业模式,是从解决看得见的问题,到解决看不见的问题;从简单提供产品到提供高附加价值的服务。而提到工业物联网,夏总认为,预计到2020年,规模将突破4500亿人民币,占整个物联网产业的比值约25%;未来15年受益约1.8万亿美元。工业物联网项目的运作模式以大客户解决方案销售为主。不仅会涵盖生产制造领域的项目,同时也会涉及融资租赁、合同能源管理、PPP等项目操作模式。正如深圳智物联就是一个原创性的高科技企业,致力于为工业企业提供合适的IIOT解决方案,帮助其优化产业模式,控制运营成本,降低全局风险、减少污染排放,让工业大数据真正产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