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人工智能向强人工智能过渡

   2019-11-25 工业品商城194
核心提示:再工业化为提振经济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此过程中,自动化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甚至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弱人工智能。机器代替人工已经成为当代主流,行业发展完成了从理念贯彻到技术研发,再到行业应用的过程。可以说,弱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已经趋于成熟,市场调节资源配置足以推动产业逐步完善。  这一背景下,打造竞争新
        再工业化为提振经济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此过程中,自动化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甚至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弱人工智能”。机器代替人工已经成为当代主流,行业发展完成了从理念贯彻到技术研发,再到行业应用的过程。可以说,弱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已经趋于成熟,市场调节资源配置足以推动产业逐步完善。
   这一背景下,打造竞争新优势,则成为各个重要经济体的正常“打法”。毫无悬念,各个国家依旧把经济发展的“筹码”押在了工业和制造业上,在大数据、云计算以及高性能芯片和关键元器件方面进行“豪赌式”投入。CB Insights的报告显示,2016年有40多家人工智能相关企业被知名高科技公司收购,2017年仅季度就共34家人工智能初创公司被收购。(中国通信网)收购,仅仅是“强人工智能”兴起的开始。
  人工智能产业的缔造必然由国家牵头:2016年5月中国发布《“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6年10月美国制定《美国国家人工智能研究与发展策略规划》,欧盟也推出了《欧盟机器人研发计划》,2016年12月英国发布《人工智能:未来决策制定的机遇与影响》, 2017年4月法国制定了国家人工智能战略,日本宣布未来十年投入1000亿日元(约9亿美元)用于四个重点领域的人工智能研发。
   2017年7月20日,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明确了“三步走”发展路线:步到2020年初步建成技术标准、服务体系和产业生态链,培育若干个全球领先的骨干企业,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500亿元、带动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第二步到2025年在智能制造、智慧医疗、智慧城市、智能农业、国防建设等领域广泛应用,核心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带动5万亿元;第三步到2030年在生产生活、社会治理、国防建设等方面极大拓展广度和深度,形成涵盖核心技术、关键系统、支撑平台以及智能应用的完备产业链,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带动10万亿元。国家政策的出台让人工智能立即成为广受热捧的高估值“风口”。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