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正从“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转向“全面的信息化时代”

   2019-11-27 工业品商城173
核心提示:近十年来,物联网都处在打基础的阶段。现在,物联网已开始出现快速增长的趋势,我国正从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转向全面的信息化时代。   物联网数字化世界的终目标是实现信息化,即获取决策信息。对此,中科院微电子所所长叶甜春认为,物联网发展到现在,大的瓶颈依然在两端,即信息的收集和处理。由此,传感器和数据处理成
     近十年来,物联网都处在打基础的阶段。现在,物联网已开始出现快速增长的趋势,我国正从“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转向“全面的信息化时代”。   
    物联网数字化世界的终目标是实现信息化,即获取决策信息。对此,中科院微电子所所长叶甜春认为,物联网发展到现在,大的瓶颈依然在两端,即信息的收集和处理。由此,传感器和数据处理成为关键点,而现有的传感器并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9月1日,由中国经济信息社江苏中心研撰的《2016-2017中国物联网发展年度报告》(下称《年报》)在无锡发布。《年报》分析认为,物联网各项技术中,传感器技术是基础和核心。我国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传感器产业链,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在产品品质、工艺水平、生产装备、企业规模、市场占有率和综合竞争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年报》显示,目前我国传感器主要应用于工业、汽车电子、通信电子、消费电子等四大领域,其中工业和汽车电子产品使用传感器占比约42%,初步形成长三角、珠三角、东北、京津以及中部五大产业集群。   
    长三角以上海、无锡、苏州和南京等城市为中心,形成热敏、磁敏、图像、称重、光电、温度、气敏等较为完备的传感器生产体系及产业配套;珠三角主要以热敏、磁敏、超声波、称重等传感器为主;东北地区以力敏、气敏、湿敏等传感器为主;京津区域高校研发能力较突出,部分领域填补国家空白;中部地区(郑州、武汉、太原)在PTC/NTC热敏电阻、感应式数字液位传感器和气体传感器等领域发展较好。
    尽管国内传感器整体趋势向好,但问题仍然存在。由于许多关键设备的传感器国内都不能生产或生产出来的产品要求达不到,我国产品类型少、传感器品类空缺多。所以我国其它与传感器紧密相关的产业发展,都受到了一定程度制约。   
    目前,全球传感器约有2.6万种,随着新材料技术和敏感机理的创新,新品种和类型会不断出现。我国约有1.2万多种传感器,不足全球的1/2,在医疗、科研、微生物、化学分析等特种领域仍有大量品种空缺或空白。同时,我国传感器企业产品线较单一,综合竞争能力偏弱,目前我国传感器产品种类齐全的企业占比不足3%。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