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来看,京津冀都市圈内部各城市之间在优势工业行业的选择和发展方面,基本上形成了一个产业分工的大概轮廓,即北京的工业发展倾向于以高新技术为主导,尤其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发展优势明显;天津工业体系完备,工业在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工业发展特点是以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高新技术型工业和石油、化工、冶金等重化工业并重;河北八市的工业行业发展最突出的是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等能源原材料开采业,以及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重化工业和农副食品加工业、饮料制造业等农产品加工工业。但各个城市之间优势产业的选择仍然存在较为明显的雷同性,尤其是北京与天津之间、天津与河北八市之间制造业发展优势的互补性不强,没有形成具有层次结构的产业集聚和明确合理的分工体系。
从产业增长偏离和竞争力偏离的情况看,可以将京津冀都市圈36个工业行业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具有快速增长优势,并且竞争力也很强的行业,分别是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医药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第二类是具有快速的增长优势,但缺乏竞争优势的行业,它们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即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普通机械制造业(即通用设备制造业)、家具制造业;
第三类是缺乏增长优势,但具备竞争优势的行业,它们是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煤炭采选业、塑料制品业、烟草轻工业、食品加工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饮料制造业;
第四类是既没有增长优势,又缺乏竞争优势的行业,这类工业行业共有19个,占京津冀都市圈工业行业的一半以上,它们是煤气生产和供应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自来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印刷业, 记录媒介的复制、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非金属矿采选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食品制造业、橡胶制品业、电力、蒸汽、热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金属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纺织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