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半导体业发展相比于全球的先进地区与国家己经落后了一大截

   2019-12-02 工业品商城170
核心提示: 紫光在中国半导体业中是个新兵,但是它的雄心之大,气势之足己引起业界与全球的关注。也正由于如此,紫光的有些做法可能值得商榷。它首先采用买,买,买的策略,从逻辑上是正确的,试图能站在别人的肩膀上再向上延升,但是具体实施方面,如提出要用230亿美元兼并美光。后来又提出要收购台湾地区的三家封装企业的25%股权,
 紫光在中国半导体业中是个“新兵”,但是它的雄心之大,气势之足己引起业界与全球的关注。也正由于如此,紫光的有些做法可能值得商榷。它首先采用“买,买,买”的策略,从逻辑上是正确的,试图能站在别人的肩膀上再向上延升,但是具体实施方面,如提出要用230亿美元兼并美光。后来又提出要收购台湾地区的三家封装企业的25%股权,结果也被否决。如此的作法让人感觉有些太唐突,而方法上显得有些急躁,反而引起它们的极力抵制。   
    在国内发展存储器项目中,客观地说现阶段不该是紫光的责任,是产业发展的责任,因为亏损的机率太大。一家上市企业能为发展中国存储器业而承担亏损的责任无法向股民交待。但是紫光仍有发展存储器业的积极性实在是难能可贵,应该予以鼓励与支持。如它不但是武汉长江存储的大股东,赵伟国任董事长,总投资达240亿美元,月产30万片,作3DNAND闪存;并在南京再投资300亿美元,一期投100亿美元,做存储器,包括3DNAND及DRAM,月产能10万片,另外化300亿元建配套的IC国际城等。   
    另外紫光发展的目标,以重金投研发,全球揽人才,未来五年,投资约470亿美元,将实现“营业收入达到1000亿美元,手机芯片市场份额成为世界,进入世界半导体公司前三名”。   
    这样宏伟的目标,可能说得有些太满,并非有益。现阶段中国半导体业发展仍是一个“追赶者“的角色,前面的路还很长,需要的是多干少说,干出成绩。对于紫光是个半导体业中的“新进者“,按西方的逻辑觉得更是不可思议,它的动机是什么?技术从何处得到?,加上从常识出发,怎么有可能在五年内崛起一家的公司。通常如一条存储器生产线,从开工到通线用时18个月,之后进入工艺爬坡阶段,按中国现在的水平这一步的差距明显,表明实现量产的产能扩充速度是缓慢上升。而相比三星西安作3DNAND闪存,它在2014年5月实现量产,而到2016年底时的产能己上升达月产10-12万片,营收已经超过30亿美元。因此即便武汉长江存储能成功,到2020年时营收能实现30亿美元,己是相当的可观,因此紫光的目标可能说得太“满”,让人生疑,现在的英特尔只有550亿美元,及台积电有300亿美元,紫光要实现年营收达1000亿美元目标的底气在哪里?   
    按近期魏少军博士的讲话,中国半导体业在未来5 至10年中 仍为追赶者, 学习者, 探索者,及 贡献者。中国半导体业与全球先进水平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而且这个差距在未来5-10年中还将长期存在。这样的讲话口径才符合现状与逻辑,让别人能够接受。而紫光的动作让人感到“咄咄逼人”,“气势非凡”,不太象是一个“追赶者“,至少它可能缺乏对于半导体业的真正了解,尤其是中国半导体业发展的特殊性。   
    紫光的出现,在中国半导体业内是一股新生的力量,本应爱护它,扶植它。因为它的产业发展思维,从逻辑上与传统的有所不同。它提出所谓“羊毛长在猪身上,狗来买单“。按我的理解,它也认同发展芯片制造业及存储器可能难实现盈利,但是希望通过资本运作方法可以让投资者获利。这样全新的发展理念,反正我是暂时理解不了,但是相信中国半导体业发展也需要多元化的推动力,因此对于紫光还是要抱积极支持的态度。   
     2017年3月15日,国家大基金总裁丁文武在上海出席中国产业和技术投资论坛时,其中有关产业发展的“过热”现象作了如下描述;   
    “各地在发展IC产业时,要避免“遍地开花”开工厂的现象,更要避免低水平重复和一哄而上形成泡沫。”   
    丁文武认为,发展集成电路产业是好事,但是建议各地认真考虑自身的条件,理性去发展集成电路产业,避免出现无序化、碎片化、同质化的现象。   
    另外中芯国际董事长周子学说,中国半导体产业面临着宣传“虚火”。“媒体尤其是自媒体的过度宣传,已经误导海内外,引起先进国家和地区不必要的警觉。”   
    而清华大学微电子所所长魏少军直言,产业需要理性投资。“很多地方基金的规模要打两折来看,现在是结构性过热。”   
    近期领导们的讲话反映从国家层面己经觉察到中国半导体业发展中有些“过热”的迹象,得到业界广泛的赞誉。   
    而且在这个时间点指出发展中的乱象是十分及时,因为绝大部分项目还在募资,或者宣布开工阶段,并未实质上进行投资,所以适时的调整可减少许多资源的浪费。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