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数据显示的那样,近年来中国机器人产业飞速发展,不少国产机器人企业也在悄然崛起。但是国产机器人起步较晚、技术积淀不够深厚、产业规模总体偏小,尚不能有效满足日趋增加的市场需求。
2016年年初,工业和信息化部对全国机器人产业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初步统计涉及机器人生产及集成应用的企业有800余家,其中200多家是机器人本体制造企业,大部分企业以组装和代加工为主,产品主要集中在三轴、四轴的中低端机器人。
此外企业规模也普遍较小,逾90%的企业年产值在1亿元人民币以下,龙头企业规模也不大,同国际机器人企业的营业收入相比差距较大,难以支撑产业未来规模化的发展目标。
与此同时,海外机器人巨头品牌纷纷进入中国,以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占据了大部份的市场,面对着技术、经验不足和外来品牌竞争等问题,国产机器人企业该如何强化自身,谋得进一步发展?
一方面,以顶层设计带动产业发展。在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中,政府的作用是提供政策支持,进行顶层设计与战略架构,与市场相配合共同促进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以培育有竞争力的企业为发展目标,选择真正有创新能力的少数企业进行重点培育。
另一方面,以本土市场培育本土企业。中国市场是世界机器人企业的必争之地,作为本土企业,中国机器人制造企业熟知市场需求,有着先天的优势,可以借鉴中国高铁的发展思路,以本土市场强壮本土机器人企业。
当然,除了本土市场的培育之外,中国机器人企业应与国际接轨。随着国外品牌入驻中国市场,为本土企业提供了直接接触国际前沿技术的机会,本土企业要积极学习这些技术,取其精华;另外,本土企业也要走出去,积极应对不同市场需求,吸收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