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仪器网从中国采购网获悉,仅2017年,海关总署便先后斥资数亿及千万元加快仪器设备配置。8月,海关总署就2017年辐射探测设备采购项目进行公开招标,共3339台仪器总预算金额拟达2.3亿元;同月,继2.3亿3339台辐射探测仪器大单强袭之际,海关总署再度优化配置监测设备数量和种类,重磅斥资8530万采购422台手持式监管物项识别仪;9月,海关总署再投2133万采购便携式检查设备。
在这一系列仪器设备的采购下,给海关监管提供了精尖、系统的检测设备供给,成为海关工作有效开展的强大后盾。
如今,仪器设备已经在海关查验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据悉,在青岛港码头,利用新配发的RSCAN 150180D型货检用X光机,对于查验工作可谓“量体裁衣”;在启盈国际快件中心,CT断层扫描仪,可以实现三维成像,拉曼谱分析仪则根据不同元素形成的光谱不同的原理,通过激光一照射就可以分析出货物的化学成分;在宁波海关隶属北仑海关,使用仪器操作就能实时查看导入管上下左右的情况,对货物的影响非常小。
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被逐渐引入公众的视野,各领域针对这一概念积极做出创新探索。在海关方面,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社交平台技术等先进理念,推行科技创新应用。大胆探索互联网时代下新的标准化海关政务、监管、服务的运作模式,以“互联网+”的创新性思维加快推进“智慧海关”建设进程,成为新时代海关工作的前进方向。
未来,我国势必还将大力提升海关科技应用水平,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加快推进智慧海关建设,统筹整合科技装备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我国安全守卫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