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作为文物的“学校”,一直都在致力于文物保护。一般来说,文物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温度、湿度以及微生物等变化都可能会引起文物的损坏,因此必须对文物所处的环境进行监测。以书画为例,湿度过高容易使书画纸张滋生细菌,霉菌,使它老化;湿度过低纸张就会变脆。所以通常为保护文物的湿度控制在45%-55%。在之前,展会现场都会通过人工进行检测,但是这种方式既费时又费力,而且不利于参观,还很容易导致疏漏现场的发生。
2008年,陕西历史博物馆建立了国内“博物馆无线环境传感器监测系统”。2011年,中国国家博物馆建立无线温湿度监测系统,采用高精度温湿度记录仪对展厅、库房及部分展柜温湿度的实时连续监测。
无线监测终端可以感知区域对象的光照强度、紫外线强度、二氧化碳浓度、周围温度湿度乃至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浓度等,一旦产生突发情况,工作人员也就可以快速找出发生异常的具体位置,在短时间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监测终端已经成为目前博物馆文物保护中的标配。
虽然无线监测终端对于文物保护工作有了很大的促进的作用,但是根据中国国家博物馆发现,无线监测系统还存在着三个问题。一是环境传感器的分辨率和精度有待提高,有机挥发物(TVOC)传感器、污染气体传感器、颗粒物传感器等,均存在分辨率不高、精度不够的问题;二是环境传感器设计欠合理,用户体验不佳,存在着不带显示屏、电池更换不便利、数据易丢失、软件配套功能等问题;三是微环境控制难度大,加装小型恒湿设备、放置调湿板、调湿剂等湿度缓冲材料和气体吸附材料等方式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
对于仪器仪表企业来说,面对无线监测终端存在的问题,也要从三个方面发力。首先,仪器仪表企业要加紧研发,不断提升传感器和仪器仪表的性能,才能更好地保护文物,得到用户的信赖和认可,在市场中获得快速发展。其次,仪器仪表企业要注重调研,根据市场需求对产品研发,同时严格遵循标准管理体系进行生产,保障传感器和仪器仪表的质量。后,仪器仪表企业也要注重售后服务,及时与用户进行沟通,解决产品使用中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