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人工智能实际上也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新鲜事物。上世纪九十年代,人工智能就进入了中国,只不过一直受限于技术、市场等多重原因,发展缓慢。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突破与世界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如今人工智能已经迎来了属于它的好的时代。
今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人工智能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并在实际应用中被广泛运用到自动驾驶、语音识别、智能安防和智慧医疗等领域。而作为一个国家为重要的基础产业之一,金融业也加快了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
现如今,国内外金融机构纷纷发力金融科技:国外金融行业正在业务中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摩根大通和高盛公司均表示要在人工智能领域进行大规模投资;国内四大行分别牵手金融科技公司,携手推动智能金融合作。
“人工智能+金融”展现强大潜力
作为金融科技的初级形态,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主要得益于互联网技术与金融业务的结合。如今,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和区块链等前沿科技为支撑的金融科技则是升级形态。特别是神经网络的突破性发展,使得深度学习技术获得加速进步,,将来有望解决金融领域里的一些痛点问题。
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使得机器人可以一定程度上完成人类的工作,从而率、个性化服务客户。在金融风控层面,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综合运用,可以实现对客户群体的筛选、欺诈风险鉴别、信用定价等,比较传统金融具有十分显著的优势。
此外,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应用,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识别功能。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80%的老百姓还不能享受金融服务,中国有信用卡的人群不到三亿。而想要充分挖掘这一类潜在客户群体就必须从识别入手,解决身份识别与即时识别的问题,
中国发展人工智能金融有四大优势
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上十分积极,目前取得的成就及前景也令世人瞩目。同样,在人工智能金融方面,中国无论是从创新、规模、监管、还是市场等方面来说,都具备着独特优势。
首先,是人口优势。截至目前。中国依然拥有世界上为庞大的人口规模。14亿人口所产生的的巨大数据量对于人工智能产业来说,是非常宝贵且值得艳羡的。据相关数据统计,截至2017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半年共计新增网民1992万人;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24亿,较2016年底增加283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54.3%,较2016年底提升1.1个百分点。
其次,是市场优势。由于中国的信用卡普及率、渗透率相对于发达国家十分滞后,因而在金融服务市场的发掘上拥有惊人的广阔空间。如今,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科技的崛起,让中国金融消费市场得以加速发展,释放沉积的需求潜力。
然后,是技术优势。近年来,中国在人工智能理论、研发、应用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展,已经成为能够威胁美国“统治地位”的重要力量。在某些领域,中国甚至已经超越美国居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