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补”千呼万唤始出来,为植保无人机行业发展提供了坚实动能。同时,被选为试点省市的各个地方也开始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加速落实农机购置补贴试点工作。近日,江西和重庆就相继展开了相关动作。
江西省发布了《江西省植保无人飞机购置补贴试点实施方案》(简称《方案》),将在产粮大县和“优势柑橘产区”开展植保无人飞机购置补贴试点工作。《方案》明确,试点的植保无人飞机为电动多旋翼,以农机购置补贴“控定额”为原则,试点资金总规模1000万元。
重庆市农委、市财政局和民航重庆监管局也联合印发通知,将于2017年10月30日至2018年3月30日开展农机购置补贴,引导植保无人飞机(即用于农林植物保护作业的无人驾驶飞机)规范应用试点,以引导植保无人机技术开发和规范应用,助推农业绿色发展。
随着各地购置补贴的陆续落地,我国植保无人机的市场保有量有望迎来巨大提升,再上一个新台阶,但是与此同时,植保无人机飞手紧缺的局面将进一步加剧。
随着植保无人机市场发展持续扩张,产品品质与效益不断提升,我国的无人机植保作业也愈发受到农户的欢迎。但是由于业务的开展离不开专业的无人机飞手来操控,因而在保有量加速上升的情况下,飞手紧缺的问题也愈发严峻。
如今,植保无人机购置补贴正逐渐落地,对于推动植保无人机市场的增长将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而且,一旦试点工作取得良好的反馈,那么“国补”政策势必将推广到全国,届时我国植保无人机市场将迎来全面爆发。
因此,行业形势的转好也让飞手紧缺现状更为紧迫,若是无法有效解决专业操控人才匮乏的问题,那么即使有政策利好,也无法转化为切实的经济价值,反而会陷入两难境地。所以,当前政府与行业都需认识到这一问题的后续反应,予以及时应对。
很多人可能说,植保无人机飞手短缺,那么大家都是参加一下培训、学一学不就好了。的确,飞手虽然工资高、发展前景甚好,但是一个真正专业的飞手不仅需要掌握无人机的操控、维修等技能,还要了解许多植保知识,并非像想象的那样简单。
而现在的很多培训要么是厂家负责,要么是一些低门槛的社会机构。前者以用户购买产品为前提,不够大众;后者则性不足,培训资质存疑。因此,从植保无人机行业未来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出发,建立规范化、标准化、性的培训体系与相关机构就显得十分必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