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2017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对此作出了具体部署。会议强调,要大力降低实体经济成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继续清理涉企收费,深化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等行业改革,降低用能、物流成本。
此外,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和全国税务工作会议也指出,将继续将减税降费政策落到实处,进一步降低企业负担,更好地推动制造业创新发展
目前,减税降费已经迈出了新年步。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停征排污费等行政事业性收费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自2018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停征排污费和海洋工程污水排污费。
与此同时,在各地方省市,新一轮的减税降费措施也开始加快谋划。业内人士分析,相对于2017年,今年的减税降费重点依然是实体经济领域,特别是先进制造业等科技含量较高的制造产业。
曾几何时,国人纷纷远赴海外只为采购马桶;曾几何时,一颗小小的圆珠笔芯就成为了国内难以突破的技术难题。好在,“中国制造”痛定思痛,正不断加快品质升级。从以数量取胜到以质量取胜,中国实体经济发展理念迎来了蜕变。
当前,以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为核心的前沿技术领域加速爆发,自动驾驶汽车、机器人、无人机等新兴科技产业持续成长,对于我国制造领域来说,推进质量提升、品牌建设与服务优化的需求愈发迫切。
针对提质增效,通过引进物联网技术与工业机器人,传统工厂加快向智能工厂转型,生产效率与产品品质不断升级;针对提质增效,借助工业互联网,众多企业实现精益生产、管理,能够完成大规模定制化订单,效率备增……
2017年10月份,工信部负责人在介绍前三季度工业运行情况时特别指出,前三季度制造业提质增效明显。据工信部调查显示,过去五年来,我国企业生产效率平均提升超过30%,运营成本下降约20%,成果显著。
在2017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高质量发展”成了一个高频词。从此,高质量发展、提质增效将贯穿于我国实体经济等所有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为“品质中国”的打造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