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了农业机器人技术的研发。当时,中国农业大学是早的研发单位之一,研制出的嫁接机器人成功进行了试验性嫁接生产,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化嫁接技术。
此后,其他高校和科研院所也陆续展开了农业机器人技术的研究。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的形势下,以及农业发展日新月异的变化下,我国农业机器人的研发领域不断扩张,目前已经拥有耕作机器人、除草机器人、施肥机器人、收割机器人等系列产品,能完成种植、耕作、采摘、收割、除草、分选等工作。
近年来,在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加快“智慧农业”建设的影响下,我国不断提升农业科技研发投入,以农业机器人为代表的农业机械迎来了快速成长。目前,不仅传统的农机企业加入了机器人大军,许多科技企业与初创企业更是持续推动开发、测试进程。
此外,农业人口的减少、集约化发展的转变,也使得农业机器人市场增长迅速。根据数据统计机构的预测,农业机器人出货量将从2016年的3.3万部增长至2024年59.5万部,并且,2024年农业机器人收入将超过740亿美元。
同时,由于农业之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各国政府对于其发展历来都相当重视。我国政府每年对于农业机械研发、购置的补贴超过千亿,其中农业机器人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可以说,在智能化风潮不断演进的当下,农业机器人这类智能农机装备的发展将愈发得到政府、市场的关注与支持。正因此,农业机器人市场的未来也非常值得期待。
不过,虽然农业机器人市场持续向好,未来前景广阔,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机器人无论是在技术研发方面,还是在市场应用方面,都还处于初级阶段,在资本市场、发展速度以及核心技术等环节差距较为明显。